共22题,约13130字。
广东省梅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生号、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我们重新认识乡土,是在寻找乡土的文化基因与文化个性,发现乡土中曾经被遮蔽但有助于现代社会建设的物质价值、社会价值与精神价值。
②首先,乡土是特定的地域生态空间,它与城市相区别,具有特定的物质价值。物质的乡土是承载山水、土地、动植物等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特定地理单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乡土这一地域空间中,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密切结合,休戚与共。特别是在人与土地的关系方面,土地不是外在的,土地是人的“无机身体”,土地都有名字,甚至都有故事,人们对于世代耕作的土地怀有深深的情感。例如,河北省涉县王金庄村的梯田有399个地名。土地是村民安身立命的所在,也是模塑乡民性格、性情与生活态度的物质基础。乡民的风尚、性格等因不同的风土而有不同的呈现。人与大地的紧密依存是乡土文化最本质的特征。美国农业学家富兰克林•金在其《四千年农夫》中说,中国人像整个生态平衡的一环,这个循环就是人与“土”的循环。例如,宁夏彭阳县以前生孩子就是生在干燥的黄土上。土气是文化的性格,也是生命力的源泉。乡土中人的生存方式与城市迥异。
③其次,乡土是一种社会存在的生活样态,也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具有特定的社会团结参照价值。乡土中的人依赖村社或者家族生成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关系位置与历史序列中,人们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扶持。他们世代如斯,熟悉历史,熟悉当下,以人情作为社会的胶合剂。人情是相互扶助之情,是权利、责任与义务一体的利益之情。人们彼此熟悉,让情感变成文化资产,可以横向扩展与代际传承。村落成员在紧密的社会联系中,有稳固的结构位置,形成礼仪行为规范。如宋代陕西蓝田的吕大钧兄弟为教化乡人而订立的《吕氏乡约》,规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忠难相恤”等,乡民在村落共同体中,以道德、生计相互激励,以符合伦理的行为作为日常规范,以礼仪作为相互交往的准则,以相互救助作为公益目标,由此建立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可见,订立乡约的这个组织“是一个伦理情谊化的组织,而又是以人生向上为目标的一个组织”。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惠一旦成为文化习惯,“人情”也就成为表示情分、情谊、情面、交情的名词。作为礼俗的“人情”,具有内在的情感关怀与外在的交际规范。
④随着岁月的流淌,世代的延续,人们无论是在情感还是利益上都处在紧密关系的扭结之中,人情成为一种共享的文化资产,或者说人情是一种人们相互联系且含义丰富的文化象征,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
⑤以乡贤为主导,以乡规民约为规范,以传统节日为共同时间,以集体参与的民间仪式为聚合机会,形成了内聚性的亲密乡土社会。它与城市人以当前利益为中心的相互竞争与疏离的社会结构形成鲜明对照。
⑥再次,乡土是特定精神状态与价值观念的载体,是我们重建生活美学与生活伦理的重要参照。乡土以人地关系的和谐为基调,自然、宁静、平和、亲密是乡土精神状态的一般表现。乡土不需要标新立异。乐天知命、享受日常生活的乡土生命态度,对于奔波、焦虑的城市人来说,无疑是一份清醒剂。因此,乡土成为离开乡土漂泊的游子的乡愁意象。可以说,乡土对多数现代人来说是一种精神意象,是现代人批评现代生活和人的异化问题时的参照。乡愁中的乡土是一种审美性质的乡土,是乡土文化的抽象表现。
⑦但如果乡土仅仅是一种精神意象,那它只有认识价值与精神批判意义,而不会实际改变或者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如何将乡土的审美还原于日常生活,这是一批奔向乡村、从事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人的理想。
⑧今天我们在新时代重新认识乡土的时候,认识到它具有文明传承与精神重塑的独特认知价值与文化意义。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振兴,既是修复与养护中华文化根基,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充实与提升乡村价值,助力乡村组织建设,为乡土重建提供有效途径与精神支持。乡村民俗传统的传承与复兴就是乡村依托既有根基“返本开新”、固根护魂的重要途径。
(摘自萧放《重返乡土:中国乡土价值的再认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中人与土地的关系非常紧密,土地被视为人的“无机身体”,是乡民安身立命的所在。
B.乡民组织订立乡约,把伦理情谊化,把人情当成文化习惯,由此建立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
C.作为乡愁意象的乡土,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意象,具有审美性质,是乡土文化的抽象表现。
D.乡土文化,不仅具有文明传承与精神重塑的价值和意义,还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具有特定的物质价值,乡民对于土地有深厚感情,因其模塑了乡民性格、性情与生活态度。
B.“人情”包含内在的情感关怀和外在的交际规范,如果漠视“人情”,那么乡土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就会消失。
C.文中引用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的说法,论证乡土社会因有人情的存在而使人与人之间更亲密。
D.只有我们进一步认识乡土的价值与精神批判意义,乡土才能实际改变或者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乡土社会的“人情”交往的一项是( )(3分)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
C.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D.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杨万里《插秧歌》
4.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观音山防御战
欧阳山
那天晚上,赤卫队第一联队整个调到观音山战线上去接原来第二联队的防线。第一百三十小队布防在观音山顶“五层楼”旁边。原来古老的城墙,就建筑在这观音山山脊上。他们利用了倾倒的城墙,废弃的石块,和城头上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构筑了许多防御工事。敌人使用了主力部队进攻这个山头,集中了缪培南师,吴奇伟师,周定宽团,陆满团的兵力约莫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