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9张,教学案约1870+170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统编版)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散文诗二首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了解感情基调与语气、语调的关联。
  2.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两首散文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探究文章的主题,把握情感。
  3. 借助拓展阅读,了解泰戈尔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学习他积极、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继续学习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了解感情基调与语气、语调的关联。
  2. 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两首散文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探究文章的主题,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3. 借助拓展阅读,了解泰戈尔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学习他积极、阳光、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散文诗二首》。
  二、学习任务单
  1.回顾单元导读。
  2.了解散文诗。
  任务一:朗读诗歌,品味诗意
  1. 借助知识卡片,找出《荷叶•母亲》的文眼,根据文眼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再探讨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朗读的语气、语调之间的关联。
  知识卡片:
  文眼,是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文章的中心。
  文章 文眼 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与语气、语调的关联
  《秋天的怀念》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低沉、内敛、痛苦、后悔
  《荷叶•母亲》
  2. 同样的内容、变换语序、标点、称呼之后,说话时的语气也会发生变化。反复朗读《金色花》
  原文和变换语序、标点、称呼后的文段,写下你的发现。
  原文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个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变换语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