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640字。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与运用
  (1)长风破浪会有时,。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2),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3)但愿人长久,。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东东同学到双子山公园游玩。阳光下水底石头上游鱼的影子,让他一下子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写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与高司谏①书(节选)
  欧阳修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②家,足下诋诮③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④,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贵已,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⑤,是可怪也。
  【注释】①高司谏:指高若讷。“司谏”是官职名,主要负责讽喻规谏,发现朝廷的过失并规劝。②安道:人名。与后文的“师鲁”皆是作者好友。③诋诮:指责,嘲弄。④有本末:指做官办事有原则。⑤黜:丢免,贬官。
  2.【丙】文中的“范希文”就是【甲】文作者(人名),【丙】文题目中的“书”意思是。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然后其疑遂决(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抒情和议论相交融,作者借“古仁人”的人生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B.【乙】文描绘了官民同游之后各自回家的场景,反映出当时滁州百姓生活宁静美好。
  C.【甲】【乙】两文作者都是被贬谪的官员,都一心为民,因此他们有类似的思想情感。
  D.【甲】文用疑问结尾,目的在于劝勉友人;【乙】文用设问结尾,表露作者自得之意。
  6.欧阳修在【丙】文中称赞范希文的人品,并指出高司谏的不良品质有和(用自己的话回答)。由此可见,欧阳修和范希文一样,为人“”。(用【丙】文中的词语填空)
  7.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欧阳修能不能称得上“古仁人”?请结合【乙】【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告别“高冷”,让博物馆不断释放活力
  ①近期,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完整展示了距今3900年至4300年的陶寺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程的重要支点。无独有偶,今年新开的博物馆属实不少,北京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浙江衢州的中国清水鱼博物馆、湖北荆门的苏家垄遗址博物馆……博物馆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记忆,从历史的纵深走来,却不能在岁月里固步自封。
  ②如何让“过去”更好地拥抱未来,不断释放博物馆活力?
  ③“链接”大众生活。远观“高冷”的博物馆可以是“体验馆”,可以是“寻梦游”,也可以是网红“打卡地”。博物馆内可组织各种接地气的活动,如文物拼图、修复体验,让观众动手实操,深入了解文物魅力,化“静态参观”为“动态参与”;博物馆可携手社区,通过开展科普讲座、流动展览、文物修复体验工坊等把文化送上门的方式,拓宽受众面,让更多人感受文化洗礼;各种链接古今的新奇文创产品也是博物馆掀起文博热潮的好帮手,含有藏品元素的文具、饰品、生活用品等让文物“跃入”日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