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380字。
山西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
一、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完成“名句串烧”。
(1)“贬谪”是古诗词中一个永远绕不过的话题,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自己获罪被贬原因的句子是:“ , ”。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绘战斗激烈场面的句子是:“ , ”。
(3)许浑《咸阳城东楼》中“ , ”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表明诗人决心以死殉国,从容壮烈,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爱国志士与诗人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5)《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 。
(6)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求学时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做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以上这些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珍藏。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2.书法与诗词虽是不同的艺术,却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它们携手并行于历史的长河中,从荒远的原始部落蹒跚而至。请从选项中为下面的书法作品选出最恰当的评价。( )
A.此作品字体方正,笔画分明,干净利落,给人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B.此作品字形多呈扁宽,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古朴淳厚,气势恢宏。
C.此作品结构简省,运笔自然流畅,笔画连绵,纵任狂放,气势磅礴。
D.此作品用笔灵活多变,笔画减省,笔势流淌,体态多变,潇洒灵活。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班级举办“探究劝谏智慧·体悟家国担当”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
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活动一 探究劝谏智慧】
3.所有劝谏的出发点都是国家的长治久安。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王之蔽甚矣:
(2)遂许先帝以驱驰:
4.面对不同的劝谏对象,劝谏语言和方法可以有所不同。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伴君如伴虎,向君王进谏,危机四伏。请你结合文本内容概括邹忌和诸葛亮谏言采用的劝说艺术。
臣闻求木之长者,(1)________;欲流之远者,(2)________;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活动二 体悟家国担当】
6.请根据文意,把下面两句话填入选文相应的空缺处。(只填序号)
A.必浚其泉源 B.必固其根本
7.一片赤诚向祖国,两腔肝胆照乾坤。小文同学认为魏征勇于劝谏、深谋远虑的胆量和智慧深深感染着我们。小慧同学认为劝谏之事是那些善于辞令、心忧天下的能臣需要关心的事情,与我们无关。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请结合上面的三篇选文与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倡导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熔铸精神之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