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80+8960字。

  诗歌专题训练-------赠别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时,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正面描写离别场景,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忘记了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离别忘情中清醒,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转而寄希望于将来在某个雨夜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谈人生理想。“对榻凉”中的“凉”字,暗示了兄弟难再见的悲凉。
  C.颈联触景生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D.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经过他的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由于善用典故,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2.试分析尾联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的异同之处。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①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②。
  【注】①伏波:指西汉伏波将军路博德。汉武帝时,南越相吕嘉反,武帝派路博德前往征讨。又东汉马援也称伏波将军,他去交趾也经过湖南衡阳一带。伏波故道:伏波将军昔日曾经走过的道路,此处喻指柳宗元与刘禹锡南行赴任所经的道路。②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久谪返京后再度被远谪,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禁心生奋勉
  ……
  诗歌专题训练------重阳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重阳
  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①,亦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南北朝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望见白衣至,乃王宏送酒也,醉而后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惊”“空”二字,让一腔幽怨透纸而出,奠定了本诗低沉抑郁的格调。
  B.诗的颈联“乌帽自欹斜”,既是诗人对自身状貌的描绘,也暗含对官场黑暗的无奈。
  C.诗的尾联通过景物描写,表现无人来访,门庭冷落的悲凉之慨。
  D.诗人善于借景抒情,如写菊花未开,表达心情的寥落,烘托内心的烦闷。
  2.这首诗多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传递出诗人复杂的心绪。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
  范成大
  其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其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①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注】①垂车:又称悬车,指悬挂车子,不再当官上朝。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写节后菊花无人观赏,借用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指出吟咏对象。
  B.第一首诗中,“湿露华”是说菊花带着湿露,鲜嫩可爱;“金靥”用来形容金黄色的菊蕊。
  C.第二首诗中,前两句是写“登高”过后菊花尚新,“酒徒”与“诗客”依然络绎不绝前来欣赏菊花。
  D.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菊花无人欣赏的无限悲叹。
  4.这两首诗均颇具讽刺意味,但在表达的情感上又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夔州重阳①
  陆游
  夔州鼓角晚凄悲,恰是幽窗睡起时
  但忆社醅接菊蕊,敢希朝士赐萸枝②
  山川信美吾庐远③,天地无情客鬓衰
  佳日掩门君莫笑,病来纱帽④不禁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