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600字。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练习卷满分共 150分,作答时长 15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最初,人们出于现实的需要,经商、求学、游说或出使等,都免不了远途跋涉。虽行历天下,也只可说是“旅行”而非“旅游”。
汉代,司马迁发愤而作《史记》。他为搜求第一手史料,不辞劳苦地深入实地,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样的周游,标志着一般意义的旅行向充满自觉意识的旅游发展。到六朝之时,旅游渐成风气。有了自觉的旅游活动,作家以诗、文的形式,记游、写景、叙事、抒情或议论,在模山范水中渗透了他们的主观意识、审美个性和独特情感,这样就产生了旅游文学作品。山水游记和山水诗相继问世,标志着旅游文学的产生。汉魏六朝是游记文学的草创期,由唐至明愈渐兴盛,至清代日渐衰微。
览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旅游和文化就这样一路走来。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文化旅游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宗教等内容,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其涵盖性强,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相关的产业。在旅游中,当游客走进古老的城镇、参观历史遗迹、欣赏传统艺术表演时,他们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种直接的接触与体验,激发了他们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兴趣,获得超然的文化感受。
当今世界,旅游业呈现出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显示,全球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从一些地区和国家看,文旅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43项世界遗产中有39项是文化遗产,美国文旅产业创收占GDP比重30%。如今我国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已成为人民群众除食品餐饮消费之外的第二大消费内容,全国人均国内旅游次数已达每年3次,文化旅游已成为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市场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文旅产业发展成为挖掘地方文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取材于李爱武、王晋军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司马迁为了创作而进行调查研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自觉意识的旅游。
B.旅游是自觉意识的行为,渗透着审美个性和独特的情感,是文学产生的条件。
C.文化旅游覆盖范围广,近乎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所有的相关产业。
D.文化旅游在全球旅游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各国GDP的三分之一。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不属于“文化旅游”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游说列国 B.姚鼐登游泰山
C.湘南红色旅游 D.茶道研学旅游
材料二
如今,文旅融合已成为各地政府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举措。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兴旅游热潮,为地方入境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在数字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文旅模式正在逐渐转变。新型文旅方式,如城市漫步(City Walk)、15分钟生活圈等应运而生,文化旅游消费方式的发展反映出现代人对高效、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新的文化消费诉求。因此,拥有历史文化资本、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乃至一个偶发性的可吸引消费群体关注的事件、地标建筑、体育活动等都可能带
二、本大题共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题。
①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