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416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了让五言诗创作和批评走上正轨,钟嵘尝试从五言诗的文体类属和诗体类属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从文体类属看,诗作为众多文体中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属性。钟嵘继承了陆机“诗缘情”、《毛诗序》“诗者咏吟性情”以及孔子“诗可以怨”的观点,认为诗作为文体中的一种,其本质在于抒发情感。故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这里所谓的“性情”“吟咏”“怨”即表达了钟嵘关于诗歌这一文体的本质的看法。需要指出的是,“诗咏性情”的传统观点在当时已成人们的共识,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而裴子野《雕虫论》所谓“自是闾阎年少,贵游总角,罔不摈落六艺,吟咏情性”则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钟嵘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他特别强调了诗歌吟咏之“情”的性质问题,即要抒发“怨情”“哀情”“悲情”。
再从诗体类属来看,五言诗作为众多诗体中的一种,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之后,已经发展成熟并取代了四言诗的主导地位。因此,钟嵘在回顾和总结五言诗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他的“滋味”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五言诗“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毫无疑问,钟嵘的这一观点具有独创性,它一方面顺应了五言诗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也非常准确地抓住了五言诗的某些本质属性。比较而言,刘勰的观点就不免保守,《文心雕龙•明诗》说:“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而稍后的萧子显则站在了钟嵘的一边,《南齐书•文学传论》:“五言之制,独秀众品。”
这样,从文体类属的诗者“吟咏情性”和诗体类属的五言为众作之“有滋味者”两个层面,钟嵘为我们寻找到五言诗的本质属性。此即为五言诗创作和批评之根本“准的”。
(摘编自林英德《钟嵘<诗品>体论探析》)
材料二:
钟嵘是一个有个性、有理想的诗学批评家,他因不满当时诗歌创作和评论的混乱局面,为确立诗歌评论的合理标准而撰《诗品》,因此《诗品》中对刘宋各诗人五言诗创作的品评体现了他独特的诗学思想。
“雕而无露”的自然思想。作为中国诗学理论重要审美范畴之一的“自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钟嵘在《诗品•序》中所谓的“性情”“吟咏”“怨”表达了他对诗歌的本质看法,这在当时具有独创性。
B.钟嵘明确提出五言诗的“滋味说”,比起保守的刘勰和萧子显而言更能抓住五言诗的本质。
C.钟嵘把陶潜诗歌置于中品是因为从自然观出发,认为“他的诗‘文体省静’‘世叹其质直’,多朴素自然的‘田家语’”。
D.刘宋时期寒素士人的代表鲍照,因其作品书写了对现实种种不平的怨愤而备受钟嵘的推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钟嵘认为,诗歌应做到“雕而无露”,虽反对用典之风但并不彻底否定文采,主张诗歌应是作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B.比陶渊明的诗歌来,谢灵运的诗歌能够由“辞彩”而返于“自然”,所以更受到钟嵘的青睐。
C.钟嵘非常重视诗歌的情性,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情感,其中雅、怨情感的抒发是诗歌创作的根源。
D.自然”和“情性”是钟嵘诗论的双翅,二者共同构成了他的独特诗学理想,但他认为“自然”比“性情”更为重要。
3.下列各项诗句中,最符合钟嵘“雕而无露”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下面是南朝宋诗人鲍照《代贫贱苦愁行》节选,请结合材料中钟嵘有关五言诗的论述对这首诗做一个简要的评价。
代贫贱苦愁行(节选)
鲍照
湮没虽死悲,贫苦即生剧。
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娘
契诃夫
已是晚上十点钟,一轮满月照耀花园。娜佳看见大厅摆好桌子,放上冷盘,祖母穿着华丽的绸衫在忙这忙那。隔着窗子望过去,母亲在灯光下,显得很年轻。
花园里安静,凉爽,树影躺在地上。人可以听见远处一片蛙声的鼓噪。洋溢着五月的气息,可爱的五月啊!你深深地呼吸着,热切地想着:眼下,不在这儿,而在别的什么地方,在天空底下,在树木上方,远在城外,在田野上,在树林里,春天的生活正在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