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7350字。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考生相关信息,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 (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第二,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第三,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谈到中国,人们会自然地联系到中国这一疆域。这疆域既是国之域,也是民之家。《逸周书》云:“国有本,有干,有伦质,有枢体。土地,本也;人民,干也;敌(他)国侔交,权也;政教顺成,伦质也;君臣和(悦),枢体也。”这是说,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国权是首位的原则;国学即“伦质”,是国家意识形态;君臣和睦是国家稳固的枢机即关键。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
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灵活。但不论大小上差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家与国的统一性表明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小家扩大至社会联盟,家庭伦理可用于国家治理。
B. 国与族的统一性强调了民族间的血缘和社会性关系,尤其是文化关系在民族认同中的重要性。
C. 国与国民、国土的统一性体现了国土的稳定性,认为国土是国民的家,国民是国家的主干。
D. 家国情怀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这是因为家国情怀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中“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等观念,体现了中国社会治家与治国原则上的内通性。
B. 《逸周书》 “国有本,有干,有伦质,有枢体 土地,本也;人民,干也”很好地体现了国与国民、国土一体化特征。
C. 在中国的家法里规定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这说明中国的家庭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家庭结构。
D. 两则材料在探讨“家”的概念时,都涉及了家的功能性、动态性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等内容,揭示了“家”的普遍属性。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家族制度正在逐步消失,现代社会推崇个人主义,家庭结构变得更独立和自由。
B.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被视为中国人品德的核心,它强调尊敬父母,进而推及对家庭、社会的责任。
C. 汉代的察举制不仅考察人才的学问,更重视人才的品行,为平民子弟参与国家事务打开了通道。
D. 在中国历史上,家族企业往往比个人创业更容易成功,因为它们能够利用家族网络和资源。
4. 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接续传统的基础上如何加强现代家庭建设。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各有侧重,相得益彰。材料一从家国情怀切入,阐述中国人家国情怀在家与国、国与族、国与国民及国土三方面的特殊性,强调其情理合一的美学内涵;材料二则聚焦乡土社会的家,指出家是依事业大小而变的事业组织,以父子、婆媳为主轴,重纪律、轻私情,与西方家庭有别。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家国情怀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这是因为家国情怀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错误。因果倒置,材料一中说“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其中“如此”指的是家国情怀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所以是因为家国情怀更多体现为浓情,才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书人 (节选)
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周围——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作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桌子和板凳是他向庙祝租来的。他说武松在景阳冈打虎,说李逵从酒楼上跳下去,说十字坡跟快活林,大名府与扈家庄。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用折扇打、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