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770字。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教案 古典诗歌(2)
设计:张庆军
14、唐诗五首
学习《山居秋暝》
一、导语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二、解题:
1、(提问)近体诗: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作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即除此两类外皆称为古体诗)。
2、王维与《山居秋暝》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王维40岁左右为界。前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他在这时期创作的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到后期他先后隐居于终南山和辋川别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他又喜绘画,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意在说明王维诗歌中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化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3、略说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三、诵读感悟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明确:浣(huàn),洗 歇(xië),衰败
四、品味鉴赏
1、欣赏画中之美
(1)析题
明确: 暝:日暮,傍晚。 居:停留,住宿。
诗题中四个词,分别点出了地点、事件、季节、时间。
可以理解为: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提问: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写景如画,一静一动,是否都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为什么?
明确:不是。前者呈现于视觉,后者诉之于听觉。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提问: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正因为空气清新,才能够看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的词序还可作怎样的调整?
明确:“竹喧浣女归,莲动下渔舟。” 或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明确:一是为了押韵的需要;二是这样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之中,渔舟遮于莲叶以内,初时未见,后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句的藏和露,诗句中的诗趣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