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1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乡土中国》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费孝通的经典作品,最初是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的底稿,后来几经修改、扩充及改写,在1948年出版发行,书名便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乡土中国》。该书出版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交口赞誉,普遍认为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社会学恢复重建之后,《乡土中国》多次再版,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2020年,《乡土中国》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成为中小学的推荐读物。
  《乡土中国》发表和出版已经70年有余。中国已经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上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但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愈加感觉到费孝通思想的重要性,愈加觉得阅读《乡土中国》的重要性。《乡土中国》需要系统地读、全面地读,要读懂其背后救国富民的家国情怀,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和文化之根。
  读出费孝通青年时期救亡图存的伟大志向。
  费孝通的青少年时期正值日本军国主义大肆侵华,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费孝通早年在东吴大学读了两年医学预科班,目的是想治病救人。但面对国家风雨飘摇、人民贫穷落后的局面,他意识到,中国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生病的问题,而是中国会不会亡国的问题。他觉得,医治社会比医治人更重要。
  费孝通转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下决心研究中国的社会,目的就是要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来医治中国社会的病症;就是为了学以致用,以自己的知识来帮助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实现救国富民的人生目标。费孝通说:“我是个知识分子,也是一个从知识分子家庭里面出来的人,特别是经过‘五四’运动,相信科学救国。我们希望的是从了解中国的问题出发,能够找到一条出路。这是当时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人的一种向往。”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费孝通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一眼就看到了他的这位学生的志向,他说,“费博士是中国的一个青年爱国者,他不仅充分地感觉到了中国目前的悲剧,而且还注意到了更大的问题,他的伟大的祖国进退维谷,是西化还是灭亡。”费孝通清楚地认为,在国家和社会大转型时期,知识分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使用科学的知识、方法来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来改造它,找到一条出路,避免走上亡国的道路。费孝通就是要通过研究引导国家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救国之路,一条民族复兴发展之路。
  读出《乡土中国》志在富民的伟大情怀。
  费孝通有一种“尽力使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使命感”。1938年秋,费孝通抱着救国的信念从英国学成归来。吃饱穿暖是当时农民最大的要求,费孝通说:“我的责任就是要解除农民的穷困,要使他们吃饱穿暖,这是第一步,是最基本的。”中国要在战争中坚持下去,不仅要鼓舞民族团结之精神,还应顺应巨变,完成其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而这项工作应先从汉人农村展开,接着再把经验传递到民族地区。
  1938年11月15日,刚抵达昆明两个星期,费孝通就奔赴西距昆明约100公里的禄丰县,在一个村子里开始了调查,即“禄村”。1938年至1942年,费孝通带领学生和助手完成了“云南三村”的调查。费孝通写道:“中国在抗战胜利之后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我们将建设成怎样一个国家。在抗日的战场上,我能出的力不多。但是为了解决那个更严重的问题,我有责任用我学到的知识,多做一些准备工作。那就是科学地去认识中国社会。要认识中国,首先就要认识农民,懂得农民。”在费孝通的带领下,位于呈贡的“魁阁”成为中国现代学术集团的一个雏形,诞生了一批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包括《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中国》出版后,国内外众多学者交口称誉,普遍认为这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
  B.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费孝通思想的重要性,阅读《乡土中国》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C.中国要在战争中坚持下去,需鼓舞民族团结精神,还需顺应巨变,完成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各个地区须同时同步进行。
  D.费孝通一直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寻求出路,志在富民是其追寻所在,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系统地、全面地读《乡土中国》,就能读懂《乡土中国》背后救国富民的家国情怀,就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和文化之根。
  B.费孝通认为,知识分子在国家和社会大转型时期作用非凡,他们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理解并改造中国的社会文化,寻求出路。
  C.费孝通利用类型比较法,有的放矢地选择了中国农村的几种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逐步认识中国农村的整体面貌。
  D.我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认真审视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全面掌握中国文化的脉络,回溯历史,展望未来。
  (3)经过本学期对《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对阅读方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读”即“观其大略”,可以通过快速浏览,了解作者、本书的内容结构体系,概括各篇主要观点及全书主要内容等。
  B.“精读”即“咬文嚼字”,在深入细致的阅读中,理清原文的论述逻辑,理解作者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语言特点等。
  C.“研读”即“研究评判”,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的,可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结合正文、前言、后记,参考有关资料等。
  D.“重读”即“再读一遍”,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重读中消化吸收,可以丰富文化修养,促进精神成长。
  (4)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回答今天仍要阅读《乡土中国》的原因。
  (5)简要分析本则材料的论证思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故乡的花开
  刘汉俊     
  读过一篇英语小散文。大意是,作者幼时父亲送他一棵樱桃树,灼灼的花、灿灿的果,结在他童年的记忆树上。若干年过去了,迟暮之年的他考虑再三,决定和妻子到郊区买一处房子。他们举着伞,在雨中踽行了多时,找不到家的感觉,渐感失望。突然,在一处庭院前,他一下子顿住了:院里立着一棵开着密密花儿的樱桃树!老两口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处房子,从此住在了这里。
  我能够理解这位老人的心情。他辗转了大半辈子,童年的某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