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150字。

  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学情教情调研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时,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之旅,让我们感受了峨眉山月的静mì(   ),聆听了诸葛亮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体悟了聪慧少年的机敏,更看清了企图蒙骗屠夫,却顷(   )刻断送性命的狼的贪婪和狡诈。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文字,带我们感受生活的惬意、领略世间美景、感悟人生智慧、体察人性善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便有了着落,有了依托,能生发出大步向前的力量。语文让我们变得思接千载,变得达观,它既可以与前贤畅谈,又可以领略今人风采。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日益深邃。走进语文,与美好不期而遇。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静mì(     )    顷(     )刻
  2. 下列词语中,与文中画横线的“断送”感情色彩不同的是(   )
  A. 狭隘 B. 殉职 C. 愚蠢 D. 蒙骗
  3. 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波浪线 词语。
  (1)达观:______    (2)不期而遇:______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答案】1.     ①. 谧    ②. qǐng    2. B   
  3.     ①. 达观:对事情(多指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②.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4. 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日益深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静谧(jìng mì):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
  顷刻(qǐng kè):片刻,极短的时间。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
  “断送”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是贬义词。
  A.狭隘: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为贬义词;
  B.殉职:某个职务人员因为公务事而死亡。为褒义词;
  C.愚蠢:形容人笨,愚昧无知。为贬义词;
  D.蒙骗:靠蒙来骗人。为贬义词;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达观:对事物(多指不如意的事)看得开,此处形容语文能让我们对事物(多指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此处形容语文能让我们与美好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横线的句子缺少主语,把“使”删除即可。
  故改为: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日益深邃。
  5. 七年级(一)班举行了读书分享活动,图片是本次读书分享活动的宣传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寓意及设计特点。(不少于80字)
  【答案】示例:读书活动宣传图标主体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也像两扇打开的门;书的中间是一只眼睛;眼睛下方是一把钥匙。寓意读书可以让人开阔眼界,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倡导大家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整个图标主题突出、构思新颖、风格简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解答图文转换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读:画面组成要素;②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深层含义);③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及写作顺序,做到语句通顺,语言生动。
  读图可知,画面组成要素是:打开的一本书或是打开的一扇门、一只眼睛、一把钥匙;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眼睛可以看书,书即知识;钥匙可以打开门,门和知识相联系就是知识大门,即读书可以打开知识大门。据此可知图标寓意是:告诉人们读书可以让人开阔视野,阅读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倡导人们积极参与读书活动。整体设计特点是:构思独特,简约而形象,图案清晰明朗,契合主题。据此回答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6. 古诗文默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先贤总结自己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谆谆教诲、殷切劝慰。孔子总结学习的经验“①______,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