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680字。
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学情教情调研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21分)
你准备为班刊《漫步文苑》撰写卷首语,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看百态人生】“一部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行走的镜子”,走进广袤小说天地,我们在这里陶冶性情,濡养灵魂。生动曲折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们时而怡然自得,时而wǎng然若失,时而顿开茅塞,这就是小说的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诗歌??抒万千情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①诗是娉婷的女子,是轻盈的精灵,是落在心头的呢喃。②诗歌凝练了中国语言文字之美,是诗人内心情感与生命境界的外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______。③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④每个人都需要精神的栖息地,而诗歌里正有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
1. 请为“小说??看百态人生”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广袤( ) (2)wǎng( )然
2. 请结合语境,解释卷首语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濡养:______ (2)顿开茅塞:______
3. 填入“诗歌??抒万千情怀”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言而喻 B. 言不及义 C. 并行不悖 D. 相得益彰
4. “诗歌??抒万千情怀”卷首语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5. 为便于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班刊的成书流程,请你根据下图撰写一份解释流程的文字稿。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答案】1. ①. mào ②. 惘
2. ①. 滋养 ②.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3. A
4. ③修改:将“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和“获得知识、锻炼思维”互换位置。
5. 班刊的成书共有三个流程。准备阶段,需要组建编辑部,征集刊物名;采编阶段,需要设计刊物栏目,发布征稿启事,审核编辑稿件;出版阶段,要进行美编排版,最终印刷成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广袤:guǎng mào,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一般用于修饰土地面积天空,也可形容辽阔的草原、湖泊等。
(2)wǎng:惘,本义指失意。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
(1)结合“走进广袤小说天地,我们在这里陶冶性情,濡养灵魂”可知,“濡养”在文中指走进小说天地能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滋润和培育。据此解释为“滋润培养”。
(2)结合“让我们时而怡然自得,时而然若失,时而顿开茅塞”可知,“顿开茅塞”在文中指阅读小说时,我们会突然领悟到一些道理。据此解释为“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
A.“不言而喻”指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在这里说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明显,是恰当的,突出了诗歌地位显著这一特点,使用恰当;
B.“言不及义”意思是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这是个贬义词,与要表达诗歌重要地位的语境完全不符,使用不恰当;
C.“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不相冲突。题干中并非强调诗歌与其他事物同时进行的关系,不符合此处语境,使用不恰当;
D.“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题干没有体现诗歌与其他事物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的意思,使用不恰当;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结合“③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可知,语序不当,一般逻辑是先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再深入到对心灵和品格的影响。应将“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和“获得知识、锻炼思维”调换位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