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190字。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延安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23分)
1.(6分)默写。
(1) ,洪波涌起。(《观沧海》)
(2) ,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3)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狼亦黠矣,而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
(5)新年伊始,宣传委员在布置教室时,提议书写并在教室张贴诸葛亮《诫子书》中“ , ”两句十四个字,激励同学们心无杂念地使理想更明确,全神贯注地为理想而努力。
2.(17分)古诗文阅读理解。
【甲】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狼(节选)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丙】
泽人网雁
具区①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②己也,设雁奴③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泽人④熟其故,爇火⑤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给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注】①具区:古湖泊名,即今太湖。②弋:用带丝绳的箭来射。③雁奴:雁群夜宿时专门负责警戒的雁。④泽人:住在湖边的人。⑤爇火:烧火。
下面是“人与动物”语文综合学习的【任务一??古诗文鉴赏】,请你作为学习者完成探究。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描述动物的词句。
①枯藤老树昏鸦 (1分)
②群雁藉是以瞑 (1分)
③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分)
④下面对“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像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多次,群雁认为守夜雁懈怠自己的工作,一起啄守夜雁。
B.像这样做的泽人多次出现,群雁认为守夜雁被这些人欺骗了,一起啄那些人。
C.像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多次,群雁认为自己是被守夜雁欺骗了,一起啄守夜雁。
D.像这样做的泽人多次出现,群雁认为守夜雁懈怠自己的工作,一起啄守夜雁。
(2)结合三篇作品的类型,解读其中描述动物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甲】篇是 (姓名)创作的元曲,作者用“昏鸦”“瘦马”等缺乏生气的动物意象抒发游子 的情感。(2分)
②【乙】篇节选自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文中划“ ”和“ ”的句子依次塑造了两狼 、 的形象。(3分)
③【丙】篇是明代宋濂创作的寓言,一开始雁奴见人烧火的表现是“ ”,后来再见人执火的表现是“ ”,这种变化突出了群雁之间失去 的事实。(3分)
(3)分析【丙】篇人与动物博弈的过程,体会故事寓意,仿照《狼》原文结尾段,为【丙】篇补全结尾段。
雁也算是 的,但是最终 ,我们难道不能据此明白
的道理吗?(3分)
二、整本书阅读及课内基础(8分)
3.(8分)下面是“人与动物”语文综合学习的【任务??故事分享会】,请你作为学习者完成探究。
(1)以下是“人与动物”故事分享会一部分节目单,请结合你对相关作品的了解,把节目名称补充完整。(3分)
“人与动物”故事分享会
节目单
①童年鲁迅与 (地点)里千姿百态的昆虫。
②听 (人物)讲那美女蛇的故事。
③永不养 (动物名)的郑振锋。
……
(2)故事分享会中,同学们朗读了故事中人物的感想,下面感想语句与篇目不匹配的一项是 (2分)
A.“新生命即将诞生的欣喜和某种神秘感,立时就在我的心头漫溢开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