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170字。

  湖南省湘潭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活动,也是最为光荣的一项社会活动。对任何人来说,劳动都是安身立命之本,是身心健康之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热爱劳动和尊敬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自身,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明确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在古猿的进化中,主要是劳动逐渐创造了人。同时,劳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它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劳动,人们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以一定的方式交换其劳动,才能进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上,还要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结成政治、思想等其他社会关系,并由各种社会关系构成人类社会。
  人类的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生理活动,劳动活动、闲暇与社会活动。生理活动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活动,如吃饭、睡觉等,同时也是人类从事劳动活动的生理基础;劳动活动是人类为获得生存、享受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的活动;闲暇与社会活动是人们不以追求收入为目的,而以享受自我、完善自我或服务社会为目的从事的活动。劳动活动同闲暇活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取得经济收益为目的。劳动活动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从事闲暇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因此,无论是人类自身的产生,还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这一人类特有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
  关于财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有人称之为物质财富,有人称之为自然财富,有人称之为人为财富。经济学上的财富范畴不同于日常用语中广义的财富的范畴,经济学上的财富是特定意义上的社会财富,或者说是财富的社会形式,它是任何一个社会经济运动的中心,是在任何经济时代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明确地将经济学上的财富称为社会财富的是马克思。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社会财富的来源问题。马克思辩证地将社会财富理解为一个统一体的二重性物。既然财富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劳动产品,那么它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一种生产关系的物化形式。社会财富来源于劳动,但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从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方面来说,财富来源于不同生产领域的各种特殊形态的具体劳动:从社会财富的价值方面来说,财富则来源于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财富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财富本质上是经济运动的成果,是人类劳动的产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其实我们生来就是一群劳动者,是劳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这个七彩世界,是劳动让田野处处瓜果飘香。
  李大钊先生指出,劳动是幸福快乐的源头,是拯救一切痛苦的良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摘编自杜德省《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解读》)
  材料二: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并以其伟大发现为基础,全面论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可以这样说,是马克思最终完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有哪些新贡献呢?
  第一,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的理论。虽然资产阶级古典学派已经认识到商品的二重性,但谁也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弄不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是身心健康之源,是最为光荣的一项社会活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需要劳动。
  B.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恩格斯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核心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C.劳动不单是个人的活动,还是社会的活动,人们不从事生产活动,还从事其他社会活动,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劳动。
  D.当今世界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种创造的力量,因此社会的发展最终要靠知识、人才、创造的力量来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其中劳动活动以取得经济收益为目的,闲暇与社会活动以享受自我、完善自我或服务社会为目的。
  B.经济学上财富的范畴比日常用语中财富的范畴宽泛得多,其含义也更丰富,获得经济学上的财富是在任何经济时代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
  C.马克思将经济学上的财富称为社会财富,他解决了社会财富的来源问题,认为社会财富本质上是经济运动的成果,是人类劳动的产品。
  D.资产阶级古典学派虽然认识到商品的二重性,但不懂得劳动的二重性,不明白什么劳动创造价值,而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的理论。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闲暇与社会活动”的一项是(    )
  A.某著名演员春节期间在海南三亚冲浪。
  B.某唱歌爱好者为唱好《牧羊曲》,勤学苦练。
  C.为了鼓励大家抗击洪灾,某歌手组织义演。
  D.员工赵某利用空闲时间摆摊,缓解经济压力。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方法来阐释观点?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马克思关于“劳动”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零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