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13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5.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偶尔翻阅一位新诗人的新诗集(李一痕的《过不了冬天的人》),看到这么一句话:“英雄主义者,不是诗人!”当时便吃了一惊。诗人一时灵机触动,或许特有所见,不可以常情常理法推测。若论常情常理,这句未加解释的十分有把握似的断语似未免武断。
先说史实的证据。追溯任何一国的诗的起源,都有一个“史诗”的时代,在这史诗时代中历史传说与宗教打成一片,它所产生的诗大半是对于半神半人似的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加以烘染,加以惊赞。希腊的《伊利亚特》,罗马的《伊尼特》,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英国的《贝奥武夫》,以及北欧民族的《沙伽》——凡是所谓“国诗”的——没有一部诗不是如此。任何人读这一类史诗都会感觉到一种英雄主义的意味。这本是理所当然的。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的表现。史诗时代大半是“英雄时代”,当时草昧初开,生存竞争最为剧烈而惨酷,每个民族的劲敌最初是自然,其次是异族,时时都在危急存亡中挣扎,所以都希望有一个民族英雄来挽救他们的危亡;如果真遇到这样一个英雄,他们当然五体投地去崇拜,去歌咏赞叹。英雄主义起初都是崇德报恩,表现于艺术以后,不免被艺术的想象扩大,来响应人类本性中另一个要求,“神奇”的要求。这神奇的要求固然产生许多迷信,同时也表现人类的“向上”的意志。人们不甘凡庸猥琐,常企图向比现实高一层去跻攀,于是有所谓“理想”。英雄是人的模范,人的理想。“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所谓英雄主义在事实上原来不过如此,它是人对于人的最高的可能性的向往。这一片向往心,分析起来,不外是自尊、好善、羡慕、敬畏、惊讶之类复合的情绪,类似美学中所谓崇高的感觉。
诗的感觉可以说是对于人生世相的幽美与崇高两方面的惊奇的感觉。我们面临着星空旷野或是高山大海都不知不觉地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在这中间我们突然见到世界的不平凡与人性的尊严,因而把心灵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境界,不永远沉沦在恶浊与凡庸里面。这一点心灵的迸发与超升,我以为是人类精神的最宝贵的一方面。诗如果不是这一点心灵活动的表现,它不但不能伟大,而且根本不能存在。所谓“英雄”只是人类的星空旷野,高山大海。他们在人心中所引起的惊奇感也正与这些自然景物所引起的相等,所以与诗的精神并不相悖。我左思右想,对于“英雄主义者不是诗人”那句话不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许作者以为英雄主义与平民主义不相容,新诗时代与史诗时代不相同;史诗崇拜英雄,那个时代已过去,于今是新诗时代,新诗的对象应该是平民。这里还是不免有若干思想的混淆。在任何时代,诗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基本而普遍的性格,以及基本而普遍的情绪活动,如好善爱美、自尊同情以及爱憎悲喜之类,这些东西并不因人偶然在某种阶级地位而有分别。如果古代诗真是好诗,它就还能引起近代人的心弦的共鸣,如果近代诗真是好诗,使古人复起,他们也一定能了解欣赏。因为人性有这种共同点,艺术的传达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我们在现代还能欣赏古代歌咏英雄的诗篇,那就证明对于英雄的敬慕与惊奇并非古人所专有或是平民所特无。每个时代都有它的英雄理想,每个阶级也是如此。就一般而论,平民的英雄主义也许比你我所谓“知识分子”还更强烈,这证明你我不免有几分是大儒,而平民多数还保持着人性的真纯与完整。真正的英雄——平民崇拜的对象——往往是由平民出身的,你只须看一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人物或是英国传说中的RobinHood。近代诗人中英雄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何一个国家的诗的起源,都有一个史诗的时代,而这个时代产生的诗歌,都会理所当然地具有一些英雄主义的特征。
B. 英雄主义是人对于人的最高的可能性的向往,它是自尊、羡慕、惊讶等情绪的复合,和美学中崇高的感觉类似。
C. 由于平民多数还保持着人性的真纯与完整,因此他们对于英雄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比知识分子更全面、更深刻。
D. 作者在文中引用英国格言和中国谚语诠释犬儒主义,使不易理解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收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什么时代,每一个民族都希望有一个民族英雄来挽救危亡,因此,人们对英雄主义充满了向往。
B. 史诗时代,人类有要求“神奇”的本性,因此英雄主义表现于艺术后,就会想象扩大,带有迷信色彩。
C. 诗表现人的心灵活动,能提高人的心灵境界,因此在文学活动中,诗最能体现出人类精神最宝贵的一面。
D.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人物以及RobinHood都是平民出身的英雄,因此成为平民崇拜的对象。
3. 下列人物不符合第四段“英雄特征” 一项是( )
A. 《百合花》中 通讯员
B. 《党费》中的黄新
C. 《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
D.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先生
4. 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 英雄主义与平民主义、犬儒主义分别有何关系?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由朱光潜撰写,对诗人与英雄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引述了新诗人的观点,对“英雄主义者不是诗人”这一看法提出质疑。接着,通过引用大量史实和文化背景,论证了英雄主义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并剖析了英雄主义与平民主义、犬儒主义的关系,强调真正的诗歌应激发人的崇高情感,而不是犬儒主义的冷酷无情。文风严谨,论证有力,观点鲜明。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认识和理解往往比知识分子更全面、更深刻”错误,文中说“平民的英雄主义也许比你我所谓‘知识分子’还更强烈,这证明你我不免有几分是大儒,而平民多数还保持着人性的真纯与完整”,只是表明平民英雄主义更强烈以及平民保持人性真纯完整,但并没有提及平民对英雄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比知识分子更全面、更深刻。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前情概要:聂赫留朵夫再次会见了玛丝洛娃,他决心要告诉她他打算跟她结婚,以此来弥补过去对她的伤害。然而玛丝洛娃的态度却十分冷淡和愤怒,拒绝了求婚,并痛斥他虚伪自私)
“唉,竟会是这样,竟会这样。”聂赫留朵夫一面从监狱往外走,一面想着。现在他才充分了解自己的罪过。假如不是他有意赎罪,弥补自己的罪过,他永远也意识不到自己罪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