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880字。
江西省吉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强调,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
靶向发力,千方百计“引”人才。当前,我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尽快破解“卡脖子”难题。破解这些“卡脖子”难题,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靶向发力,千方百计引进各类科技青年人才。只有科技青年人才的源源流入,才有科技强国的不竭动力。要强化精准靶向引才,按图索骥、以需引才,围绕重点建设学科、优势特色产业、国家级平台建设精准招才引智,广开选人渠道,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充分吸纳产业“帅才”、科技“英才”、制造“匠才”,充实壮大人才“蓄水池”。
因材施教,倾心助力“育”人才。纵观历史,绝大多数伟大发明创造都是在科学家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发现的,杨振宁32岁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35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38岁发现“J粒子”、40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屠呦呦42岁发现青蒿素,成功挽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性命。各级党组织要充分珍惜利用科技人才宝贵的青年时期,坚持把科技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找准科技人才成长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交叉点”,为其因材施教制定差异化“成长套餐”,通过实施分阶段、差异化、精准式培养和订单式、项目制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真心实意,想方设法“留”人才。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问题,是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还是使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见到实效,不仅要坚持用心用情,关心关爱、久久为功,更要拿出真招、实招、硬招出来,让青年科技人才立足岗位、扎根事业。要在物质保障上让青年科技人才安心,对青年科技人才关心的教育、医疗、薪酬、住房等方面提供保障条件,真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让青年科技人才动心,逐步完善科研水平、创新能力、成果成效的分配制度,确保一流成果有一流报酬,让青年科技人才的付出得到应有回报。
才尽其用,不拘一格“用”人才。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应。《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这给各级党组织树立了实事求是、任人唯才、才尽其用的鲜明用人导向,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顽固桎梏、解放了不拘一格的用人思想。各级党组织要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松绑,减少青年科技人才个人科研业务之外的事务性工作,大胆选拔起用年轻科技骨干,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在不同岗位当主角、挑大梁,变“小才”为“大才”、变“良才”为“优才”,形成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唐舒浩《“引育留用”激活青年科技人才“一池春水”》)
材料二:当前,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各方面,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接长手臂,扎根基层,最广泛地与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周围。鼓励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当前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遭遇瓶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需要各级党组织引进吸纳人才。
B. 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创造都是在科学家青年时期发现的,杨振宁、丁肇中等人的事例启示我们要充分珍惜利用科技人才宝贵的青年时期。
C. 吸引科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需要激发人才的事业心,鼓励人才投身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发挥人才主体地位和创造潜能。
D. 各级科协、学术团队等科技群团,是我们能达成团结引领科技人才矢志爱国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等历史使命的重要一环,其工作意义重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科技人才与国家发展的联系,二者论述重点相同,观点一致,都主张加强党对科技人才工作的领导。
B.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当前开展人才工作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前提。
C.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各级团结科技人才的学会组织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
D. 各级人才部门帮助广大人才反映意见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人才成长提高,有利于把科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实施措施的一项是( )
A. 武汉市委组织部重点实施英才计划,为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B. 西藏自治区党委制定出台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对医药、高新数字等专家给予项目经费和生活补贴。
C. 腾讯集团聚焦未来发展,启动青云计划,面向全球范围招募顶尖技术学生,培养互联网科技人才。
D. 上海市委遴选多名青年科技骨干到科创中心,走上领导岗位,成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4. 材料一使用“卡脖子”“挑大梁”“当主角”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5.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作为一篇新闻评论,材料一对此现象如何展开论述的。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都聚焦青年科技人才相关话题。材料一围绕 “引育留用” 阐述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举措;材料二则强调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鼓励人才投身实践,还指出科技群团在人才工作中的作用,二者从不同角度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发展。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创造都是在科学家青年时期发现的”错,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纵观历史,绝大多数伟大发明创造都是在科学家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发现的”,可见选项“都是”表述绝对,以偏概全。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运河边的一碗面
简默
我家门前有条河,是大运河。
台儿庄是大运河边的一座小城。早晨,天似亮非亮,像一幅水墨画,烟雾轻笼河面,汽笛藏在船舶的身体内,四下安静如历尽沧桑的老驳岸。从一碗面,台儿庄人开始了一天的烟火生活。这碗面叫黄花牛肉面。
我第一次在台儿庄吃黄花牛肉面,是十几年前。面馆在马路边的一溜儿平房门市中。生意太好了,里面坐不下了,溢到了外面。门口摆开五张小方桌,清一色的马扎子,都坐满了人,还有一些人在旁边排队等候。据说天天如此。面端上来了,满满的一碗。浇在面条上的是掺着黄花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