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360字。
唐山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探访唐山河头老街,感受文化魅力。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鳞次栉比,清幽淡雅的民族音乐不绝如缕。
B.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海外初学者常常信心满满,望洋兴叹,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C. 每一项政策法令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格物致知的探索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D. 学生学习要遵循学习规律,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自己的节奏,不能总是在老师的后面亦步亦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 能力。
A.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是指清幽淡雅的民族音乐声音细微悠长,使用正确。
B.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与前文的“信心满满”矛盾,使用错误。
C.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那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办事声势大行动快。语境是指工作人员严格而迅速的工作作风,使用正确。
D.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跟着人家行事,语境是指学生学习不能总是跟在老师的后面,没有主张,使用正确。
故选B。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秋冬季节是流感高发期,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对预防家庭内流感的交叉感染尤为重要。
B. 某小区物业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条公告,称接到业主反映经常有养犬户到地下车库遛狗,提醒业主不要携带爱犬在地下车库遛狗。
C. 我市建机制、搭平台,持续扩大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成立了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窗口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发展规划。
D. 为了打开销路,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商家绞尽脑汁举办各种营销活动,不仅这些活动名目繁多,形式新颖,而且收效明显。
3.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宅十余亩 方:方正 (《归园田居》)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短歌行》)
B.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趁机 (《梦游天姥吟留别》)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劝学》)
C.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琵琶行并序》)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赤壁赋》)
D.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 (《登泰山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师说》)
4. 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 青,取之于蓝 (《劝学》)
转徙于江湖间 (《琵琶行并序》)
B.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登泰山记》)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D.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此诗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温馨的画面,但这样的画面正在减少。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推广对于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随着普通话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地方言受到很大的冲击。一些汉语方言悄然发生变化,其发音、词汇不断向普通话靠拢。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方言的使用者出现了老龄化趋势。许多年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