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270字。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如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朱熹对《论语•学而》中谈到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阐释了“中国气质”。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如秦国很早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制造者把名字刻在制作的产品上。到后来秦朝建立,国家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有这样的制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代表“中国气质”的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体现了特有的“中国气质”,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官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气质”。
  (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否认“工匠精神”一直深藏在民族文化中?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凝聚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朝继续实行的“物勒工名”制度和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都有助于秦朝制造出精湛的艺术品。
  B. 材料一认为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这里的“文化”无异于材料三“‘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中的“文化”。
  C. 中国能够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找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 “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的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即不能随便跳槽改行。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难以和中国相提并论。
  B. 工匠精神能推动社会发展,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让“中国制造”成了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C. 曾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至近现代持续扩展,时至今日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D. “匠心独运”是“工匠精神”的内涵,而“精益求精”则是“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的证明。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
  A. 李春是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主持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B. 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德国制造”,这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C. 制作杆秤的工匠们相信,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
  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求全国运用统一标准的度量衡,为监管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4. 请简要说明材料三的论证特点。
  5. 某省政府计划征集“重建工匠精神”的指导意见,你对此有何想法?请结合材料列出提纲。
  【解析】
  【导语】三则材料探讨了“工匠精神”在中国的历史和传承,及其当代复兴的必要性。材料一强调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传承发展;材料二追溯其历史根源,展示其在各个时代的价值;材料三分析了重建工匠精神的制度、信仰和文化支撑。三者互补融合,共同展示工匠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及现代重塑的途径。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无异于材料三“‘工匠精神’同样需要用文化做支撑”中的‘文化’”错误,二者是有区别的,“工匠文化”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用文化做支撑”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
  C.“主要得益于传统的工匠精神”错误,没有依据,材料一说的是“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更重要。
  D.“是调节同行业内不同行帮之间的社会矛盾的‘游戏规则’”错误,由材料三可知,“生行莫入,熟行莫出”是调节不同行业之间的矛盾的“游戏规则”。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纸上谈兵
  高春阳
  偷我家纸皮那损贼,我恨死他了,可惜逮不着他。我家是一楼,房子刚装修完,物流和快递成天来送货,拆下来的纸皮有很多。纸皮是南方叫法,北方叫纸壳子。
  我把纸皮放在家门口,攒多了再一起送去物业指定的垃圾投放点。也不妨碍别人。整个单元,八层楼十六家,就我一家装修,就我一家住人。
  有一天,我发现门口的纸皮不见了,垃圾还在。媳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