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13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2025.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中国,这一概念超越地理范畴,体现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乡土中国作为一种概念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起点角色,也可视为理解当下中国的根本出发点。深入研读“乡土中国”这一概念,领悟其作为锚点的价值,洞察中国社会的变迁与转型及在全球文明整体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也是重读费孝通《乡土中国》并试图进行前瞻性新探索的重要原因。
在乡土中国,家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家族成员间保持紧密联系和相互扶持的义务。家族制度影响日常生活,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乡土中国的村落由具有共同血缘或地缘关系的人们聚居形成。村落结构使乡土社会具有稳定性和凝聚力。村落内部居民共享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相互依存、共同面对生活挑战。紧密的村落结构也为乡土社会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分析《乡土中国》中的家族制度、村落结构、礼俗社会等关键要素,可更深入理解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乡土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使我们对这一概念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乡土中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结合具体社会现象和生动案例,阐述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费孝通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将乡土社会的微观结构与宏观背景相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鲜活的乡土中国。例如,费孝通详细描述了乡村中的家族制度,考察乡村家族的结构、功能和在乡村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家族制度作为乡土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费孝通举例说,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家族不仅仅是血缘关系的集合,更是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的核心组织者。家族成员之间有严格的辈分和性别角色划分。这种划分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深刻影响着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和资源分配。通过这些具体而生动的案例,费孝通成功地将乡土社会的微观结构与宏观背景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乡土中国》作为一部知识探索的成果,不仅描绘了一个鲜活的乡土中国,更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创新的理论观点,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书籍的结构和内容来看,《乡土中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剖面图,全面展示了乡土社会的多个层面。该书涵盖家庭、村落、礼俗、权力等核心要素,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呈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乡土社会。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乡土社会中的家庭结构和功能。通过对家庭的深入分析,读者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和运行机制。书中描述了村落的自给自足性、封闭性和保守性,以及村落内部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助合作。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村落作为乡土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礼俗和权力也是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书中深入剖析了乡土社会中的礼俗规范和权力结构,揭示了它们对乡土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作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展示了礼俗和权力在乡土社会中的运作方式和影响。这本书不仅为读者理解乡土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读者探索中国社会结构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摘编自张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解读〈乡土中国〉》)
材料二:
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因为亲属的结构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但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不是一个团体。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探索中国社会结构,深入理解乡土社会本质特征,只能借助于《乡土中国》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
B. 乡土社会的稳定性、凝聚力,决定了聚居的居民必须紧密联系、互助合作,具有共同血缘或地缘关系。
C. 通过考察乡村家族的结构、功能等,能得出中国的家是事业组织,承担多种功能,大小可以变异。
D. 家庭从生育社群向事业社群的转变,引发了社群成员关系内容的变化,以满足事业绵续发展的需要。
2. 根据两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先指出“乡土中国”概念的重要性,接着分别从家族制度等展开论述,最后强调《乡土中国》对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
B. 材料二在论述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在论述家族性质类似氏族时采用类比论证,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材料一在论述过程中通过具体事例来阐释抽象概念,如在阐述乡土社会的家庭结构和功能时列举了乡村家族中成员的辈分等事例。
D. 材料二在论证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变化时采用因果论证,先指出家庭性质发生变化,接着以原因推导结果,逻辑严密。
3. 下列《乡土中国》的章节中,没有被材料一第四段中提及的一项是( )
A. 《男女有别》 B. 《礼治秩序》 C. 《乡土本色》 D. 《长老统治》
4. 材料一横线处提及“《乡土中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剖面图”,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述。
5. 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以材料二为例,分析《乡土中国》是如何帮助读者理解乡土社会的。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通过引用和分析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深入探讨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独特结构和文化传统。材料一概述了家族制度、村落结构等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强调了《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材料二则详细阐述了家族在乡土社会中多功能性的具体表现。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密,通过理论与具体实例相结合,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和认识乡土社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只能借助于《乡土中国》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有误,曲解文意,原文“通过分析《乡土中国》中的家族制度、村落结构、礼俗社会等关键要素,可更深入理解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可见“只能借助于《乡土中国》”说法绝对。
B. “……决定了……”有误,前后关系颠倒,原文“乡土中国的村落由具有共同血缘或地缘关系的人们聚居形成。村落结构使乡土社会具有稳定性和凝聚力”,是具有共同血缘或地缘关系的人们聚居形成村落结构,才使乡土社会具有稳定性和凝聚力,而不是稳定性、凝聚力决定居民具有共同血缘或地缘关系。
D.“家庭从生育社群向事业社群的转变”表述不准确,材料二说的是 “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引起社群成员关系内容变化的原因是家庭以生育社群担负着其他的很多功能。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得其乐
汪曾祺
孙犁同志说写作是他的最好的休息。是这样。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但是一个人不能从早写到晚,那样就成了一架写作机器,总得岔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