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60字。
2024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默写古诗文。
(1)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亲人以及国家的真挚情感。他们欣赏自然之美,白居易的①“,”(《钱塘湖春行》)将一幅早春时节草木萌发的美景呈现在读者眼前;他们具有牺牲精神,文天祥的②“?”(《过零丁洋》)体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他们也有别离之苦,李商隐的③“,”(《无题》)描写了恋人相见与相别之难;杜甫的④“,”(《月夜忆舍弟》)在叙述弟兄离散的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与不安。
(2)奇特的想象往往可以让景物在作者笔下摇曳生姿,更富有表现力。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①“,”两句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庄子《北冥有鱼》中②“,”两句描写大鹏拍打水面,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高空的情景。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
2.古代诗歌善用意象传情达意。请从“松柏”“鸿雁”“落花”三个意象中任选其一,仿照示例,谈谈你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示例:“酒”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文中很常见,或抒发惜别、祝愿,或表达豪情、悲愁。如刘禹锡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借以表达昂扬乐观的精神。
三、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时代,网络如同川流不息的江河,将各种文化传递到我们眼前。在这些文化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同星辰般cuǐ càn duó mù。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社会行动,是人们获得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向心力的源泉。
然而,一些年轻人却对这些传统文化不以为然。事实上,传统文化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发挥了塑造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凝结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充分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要从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性为出发点,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否坚固,关键在于心底里是否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和广泛认同。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不能目空一切,更不能diàn wū传统文化。礼敬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更是我们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然而,传统文化参差不齐,我们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bō lí了、剔除了那些落后消极的因子,我们才会在文化竞争的格局中做到不被外界迷惑,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世界的多元化格局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到全球的文明对话中,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责任。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cuǐ càn duó mù( ) (2)diàn wū( )
(3)bō lí( )
4.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川流不息
B.不以为然
C.目空一切
D.参差不齐
5.下列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社会行动,是人们获得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向心力的源泉。
B.传统文化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发挥了塑造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凝结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充分作用。
C.坚定文化自信,要从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性为出发点,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D.世界的多元化格局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到全球的文明对话中,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责任。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4年2月2日,上海博物馆在东馆启用首日,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携手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展览于2月2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并持续至2024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