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分41秒。
《水调歌头》视频案例
案例名称:探讨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水调歌头》
片段一:请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诗词的内容,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置疑。
片段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疑难问题探究后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学生充分玩味诗词的语言。
片段三: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片段四: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从而把握诗词的主旨。
教
材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情景交融,借中秋之明月为我们营造了凄清而优美的意境,将词人对弟弟的思念淋漓地表现出来,并将深刻的人生哲学寓于形象的诗中。本节课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学生入境,通过引导想象,合作探究,指导美读等形式,使学生潜移默化体会到意境,把握主旨。
学
生
分
析中华古诗是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对学生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在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还停留在满足于理解字面意思,背诵默写的水平上,大脑中没有明晰的赏析思路,但学生的潜力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在教学中给学生指引鉴赏思路,创设情境点拔调启发,相信学生会通过合作探究,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从而把握主旨,完成学习任务。
教
学
目
标1. 整体感知诗词大意。
2. 通过反复吟咏,细心体味,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 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乐观的精神。
学
习
重
点感知诗词大意,理解词句含义
学
习
难
点
体会意境,把握主旨
教
学
过
程一 导入新课:由播放多媒体课件,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创设情境。学生交流关于明月的诗词,在众多咏明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被称为中秋词之绝唱。
二 讲授新课:
1. 知人论世:诗词创作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中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及思想感情的外观,因此阅读古诗词讲究知人论事。
① 学生交流关于苏轼的资料
②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2. 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
3. 学生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诗词,整体感知文意,提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5. 学生美读课文,互相讲评
6. 意境是情与景融合的结晶。诗歌讲究以优美的意境感染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是诗词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体会词的意境。
教师明确:对无情的月亮寄寓了浓厚的感情,正如朱光潜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7. 在体会意境的基础上把握主旨
三.总结归纳
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背诵这首词
2. 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精神,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四.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水调歌头
苏轼
意境:月色明丽,夜色凄清
主旨:思念亲人 情景交融
身处逆境仍豁达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