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分14秒。
案例说明: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的一项全新的内容,作为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纳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目标,被称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这种学习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整合性和创造性特点。
综合性学习的这些特点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有的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开放”,除了为活动作了个开场白和小节外,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活动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使综合性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降低了综合学习的质量,学生难以从活动中得到预期的锻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会得到深化和升华。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也需要教师提供咨询和导向,以确保学生学习优势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自始至终贯穿教师的组织、引导、协调与激励。
老师恰当的组织、引导、协调与激励会使同学们兴趣盎然,学生能在引导中更加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式”的引导更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学,而同学们的“活动成果”往往会给老师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使老师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本案例中的两位老师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冯菲老师采用板块模式,刘强老师采用竞赛模式,教师的角色定位比较准确。教师是学生学习主题创造设计的组织者,组织活动的协调者,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整个过程贯穿着教师的教师的参与和激励。教师在活动中放手而不撒手,活动过程紧凑而不紧张。他们注重了学生活动过程与策略的指导,在准备阶段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与资料,上网、逛书店、上图书馆、看电视(如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向他人(长辈或老师等)请教等,让学生亲近戏曲,既培养了学生自已动手,搜集与获取资料的能力,又让学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积累,为交流展示竞赛作了充分的准备。在交流和展示阶段,教师又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