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4840字。

  山西省晋中市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们可以用三个时间尺度来理解中国地理。
  第一个时间尺度,是6500万年来的中国。6500万年来,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中国的三级阶梯,塑造了华夏的山山水水。这是数亿年来,蓝色星球上最重要的造山事件。我们因此拥有全球最多的极高山,拥有全球最大的中低纬度冰川活动中心,拥有全球典型的季风气候,拥有作为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亚洲水塔。这样极致的华夏山水,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第二个时间尺度,是1万年来的中国。1万年来,从农业起源开始,我们创造了蓝色星球上最灿烂的文明之一。我们改造地表,建设农田、村镇、城市,那些宏大的文明遗迹,至今在这片土地上存留和延续。这样灿烂的中华文明,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第三个时间尺度,是100多年来的中国。100多年来,从清朝末年开始修建铁路、公路,到现代中国正在经历蓝色星球上最大规模的地表塑造。包括各种连接全国的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各种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还有最大规模的城市崛起。我们正在经历这一过程,见证这一过程。这样巨变的现代中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记录。
  三个时间尺度,三个宏大的主题——华夏山水、中华文明、现代中国——构成了一个从自然到文明、从传统到现代的丰富多彩的中国,也构成了我们“这里是中国”系列三本书的主题。
  我们先从100年的时间尺度开始,为你呈现现代中国的地理面貌。
  100年来的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对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而本书将打造一种全新的架构,一定会让你对现代中国拥有全新的认知。它分为四个章节,包括连接、重组、家园、梦想。你将会看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跨越大江大河、跨越高山峡谷、跨越海峡海湾,将这个庞大的国家连成一体的;你将看到中国是如何实现前所未有的资源大范围调动重组的;你将看到中国正在为恢复青山绿水、恢复美好家园而做的各种努力;而在最后一章,你将看到我们不仅重塑了地表,还在仰望星空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此外,这次也将同样给你带来极致的视觉体验。185位摄影师和16家机构的267幅摄影作品、星球研究所设计师和地图师精心准备的80张制图,尤其是4张最长可达1.6米的拉页,将展现一个“长长的中国”。
  请和我们一起继续那个梦想: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雪山看遍。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江河看遍。
  有一天,我们要将中国的城市看遍。   
  这里的“我们”,也包括你。
  ( 摘编自《〈这里是中国2〉序》)
  材料二:
  无人驾驶是指由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卫星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驾驶员主动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安全地驾驶机动车的技术。与车联网一样,无人驾驶也是卫星导航的典型应用场景。
  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是摄像头和雷达。有了“眼睛”,感知系统才能“看见”道路、交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拥有全球最多的极高山和作为亚洲大江大河源头的亚洲水塔的原因是三级阶梯塑造了华夏的山山水水。
  B. 至今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存留和延续的文明遗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1万年来中国人创造的灿烂文明。
  C.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作为前所未有的超级工程,是现代中国发生巨变的重要体现。
  D. 华夏山水、中华文明、现代中国这三个主题既包括中国从自然到文明的跨越,也包括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任何驾驶员主动操作的无人驾驶与车联网一样,都是卫星导航的典型应用场景。   
  B. 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卫星导航系统的车载终端感知道路信息并获得汽车的位置等信息。
  C. 在天津港进行全球首次整船作业的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卡车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
  D. 在平整的港口路面上行驶的集装箱卡车,如果要表示它的姿态,只需要有1个量就可以了。
  3.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了三个时间尺度所对应的中国地理的特点,以100年来的中国作为重点引出本书的内容。
  B. 材料二从概念切入,形象地介绍了无人驾驶特点,接着又准确地说明自动化作业定位所需的量。
  C. 材料一融情入文,科学与人文兼具;材料二中的问答部分与读者互动,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平易活泼。
  D. 材料二中关于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的内容可以作为事例材料纳入《这里是中国2》这本书的第三章。
  4. 材料一是《这里是中国2》的序言,通过这篇序言,你能推测出“这里是中国”系列丛书的共同特征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茅盾先生说:“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请结合两则材料,以中国的发展为例,谈谈你对“人类更伟大”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分析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方的河(节选)
  张承志
  他一直望着那条在下面闪闪发光的河。这峡谷好深哪,真不能想象这样的峡谷是被雨水切割出来的。汽车猛地颠了一下,他紧紧握住车厢板,打量着深谷里蜿蜒的河。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蓝青色的崇山如一道迷蒙的石壁,正在彼岸静静肃峙。①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