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90字。
关于文章主题把握方法的案例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是要表达他的所见所闻所思,这样,作者就把自己的“目的、感受或思想纳入一种感官媒介中,使读者可以从中体验到这种目的、感受或思想(H·帕克《美学原理》)”。与作者的写作相反,阅读对读者来说则是一种逆向接受的过程,读者要通过文字这一感官媒介去领会作者所要表现的目的、感受或思想(即主题),作者的表现与读者的领会构成一种双向逆反的辩证过程。
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无疑是重要的,它来自于读者对文本的分析,却又指导读者深入分析文本,从而体会作者在表现手法上的精巧及情思上的深邃性,获得审美愉悦,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及境界,最终提高自己表现美的能力。
读者要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想表现的主题,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方法,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几篇课文说说这些方法,权作案例。
一、标题分析法
标题的拟定大都是作者思想内核在文章形式上的精炼体现,“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同样,凡落笔必留下作者思想的印痕,因此,它必然会成为我们解读文章主题的钥匙。当然,有时标题的拟定也会有随意性,它或许是作者“福至心灵”的闪念灵思,但这种偶然性中却蕴含着某种必然性,作者忽然发现某个标题,并认可之,说明这个标题切合了作者的表现意图。表现意图必然在先,发现的的行为在后(比如:“中国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句话蕴含着一个意思,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实在世上早已存在,我们只是发现了这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而已。)标题泄露了作者思想内在的“秘密”。对标题的分析往往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握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却往往重视不够。
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能抓住标题来分析,则全文的脉络清晰可见。文章由两个地点名词“百草园”、“三味书屋”和两个介词“从”、“到”组成,文章写了作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