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030字。

  2025届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被66°34′纬度线包围的部分称为极地或极圈。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冰天雪地是极地的特色,寒冷干燥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阳光普照没有夜晚,给人以寂静,也带来入睡的艰难;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是另一番考验。尽管极地人迹罕至,那里的生态环境却别有洞天:企鹅在南极雪地疾走,白熊在北极冰水游泳,苍鹰在高峰之巅盘旋……
  极地是地球上的一块净土,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也是气候环境演变
  的航向标,航天、航空、航海和人类生存等问题无不与极地密切相关,它把人类命运紧紧联
  系在一起。极地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目前,人类已
  经在南极发现220多种矿产,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极
  地还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许多全球性变化问题或可从极地找到线索和答案。温
  室效应、气候旋回、臭氧洞现象等重要发现,都得益于极地研究的开展。
  极地有如一个天然实验室,极地考察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持续深入地开
  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撑。我国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
  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这与工程技术进步给科考事业带来的巨大助力分不开。
  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完了南北极
  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
  资源信息。截至2016年,我国在南极收集的陨石达12665块,拥有量居世界第三位,对研
  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来自极地科考的研究成果除了本身的
  科研意义外,还为我国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瞩目未来,相信随着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
  等途径,我们必将实现极地研究的更大发展。
  (摘编自人民网《极地科考造福人类》)
  材料二:
  用机器狗助力南极科考、使用无人机在南极寻找陨石、利用特制的重力活塞柱状取样器像给地球“打针”似的提取南极海底沉积物……近年来,中国南极考察队在考察的过程中亮出的科技范儿,展示了我们在探索南极过程中非凡的实力。
  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来,共有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多个考察站开展科学考察,而中国真正拿到“入场券”,是在40年前建成长城站之后。那时候我国的物资装备和保障能力都非常薄弱,连运送物资需要的专业破冰船都没有,用来替代的船不能直接抵达建站地
  (摘编自环球网《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极北极遥遥相对,但气候条件相似,极昼极夜的特殊现象使得极地生态环境别有洞天。
  B.极地研究对人类颇有意义,原因之一是许多全球性变化问题都可以从极地找到线索和答案。
  C.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领域较广泛,涉及气候、地质等方面,并已对极地情况十分了解。
  D.我国40年南极科考的历程,展现了中国人不服输的劲头,证明了实力越强越有话语权的道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的首段都罗列了与极地相关的事实,语言表达形象,使得文章内容丰富,具体可感。
  B.两则材料都对我国极地研究的未来做出了展望,在相同的展望中表现出了大国的自信。
  C.材料一介绍了极地研究的意义与我国已取得的成果,材料二简要概述了我国南极科考的历程。
  D.我国在南极科考领域且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为人类极地科考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3.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是(3分)
  A.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了一套深部探测冰雷达系统,通过利用冰雷达给南极冰盖做“CT”,研究南极冰下湖生命生态系统。
  B.走航高速采集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装备之一,它可以随时随地收集极地自然海区不同水层的浮游生物样本及信息。
  C.南极泰山站采用液压支柱防积雪掩埋、模块化建筑实现快速组装,这些后来被用于高层建筑、灾后应急住房的建设中。
  D.成功钻穿极地冰盖并获取冰下基岩样品有赖于研发的深冰芯钻机、极地大深度冰下基岩无钻杆取芯钻机等装备。
  4.两则材料都属于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及评论性等特点,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
  5.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极地科考中也有体现,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友
  周海亮
  老人很早就起床了。为今天的生日,昨夜老人没有睡好。起床后老人冲了一个澡。生日这天,他希望从里至外全都干千净净。老人冲澡的时候,儿子在外面敲门,问他是否需要帮助。老人说:“今天你穿得亮堂点儿。”老人盯着一个个飘起来的肥皂泡,他看到了他的青春。
  老人换好衣服,让儿子再给酒店老板打个电话。儿子说:“昨晚不是打过吗?”老人说:“他别忘了。”儿子再次拨通酒店老板的电话,老人对电话里说:“八个人的包房,千万留一个。”老板说:“放心吧。”老人说:“最好带窗户,不然太闷。”老板说:“没问题。”老人说:“菜要先订吗?”老板说:“您过来点菜就行。”老人说:“我怕肘子大虾什么的没有了。”老板笑着说:“放心吧老许,咱这是酒店,别说肘子和大虾,您就是想吃澳洲鲍我都能给您整来。”老人说:“啥鲍就算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