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2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3月半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角动量守恒,其自转轴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恒定不变的南北方向,与其垂直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空间四向的观念,即产生于此。一开始,人们用目视太阳所在的方位,大致判断东西南北。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疏,要准确定出东西南北四向,需要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进行精确的测量。《考工记》一书最早明确记载了根据太阳的视运动,用立竿测影之法测定方向。但因所选时间是日刚出没之时,太阳光线很弱,导致表影模糊,观测者很难精准确定观测的结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西汉的《淮南子》则记载用三个表进行测向,并用眼睛直视太阳以取代对表影的观察。
元代的郭守敬利用测影定向原理,发明了“正方案”测量仪器。他不仅采用了多组观测的办法,而且还考虑了不同季节太阳赤纬变化。因此,他的测影定向结果非常好。现在河南的石圭观星台,就是郭守敬主持建造的。1975年,北京天文台用现代科学方法测定了石圭的取向,证实该石圭与当地子午线方位吻合得很好。这一事实表明,郭守敬对测影定向技术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为了测向方便,中国古人还发明了磁性指向装置,也就是指南针技术。古人何时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现在尚不清楚。不过,在战国时期的一些著作中,已经出现了“司南”这一名称,并且这些“司南”确实是用来判断方向的,但它们的结构、形状、运行原理等却未被记载下来。
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天然磁石的指向性,并据此制作了“指南勺”。但因指向效果不够理想,并未得到普遍使用。北宋时期,《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叫“指南鱼”的指向装置。它是以铁为原料、利用地磁场而采取的人工磁化方法。这使我们感到甚为惊异,当时的人们根本没有地磁场的概念,不知道地磁倾角的存在,甚至连地球观念也不够清晰。这种情况下,他们居然发明了非常科学的指南鱼,真是咄咄怪事。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则详细介绍了水浮法、指甲法、碗口法和丝悬法四种指南针的架设方法。“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磁化之后得到的针形指南装置,其退磁因子小,指向精度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水浮法的基础上,后世的设计者把漂浮指南针的水室体积缩小,并加以密封,于是诞生了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的水罗盘,这水罗盘一直沿用到19世纪晚期。
继沈括探讨指南针的架设方法之后,南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记载了一种木刻指南龟。据该书的记载,指南龟是用木头刻成乌龟的形状,乌龟的腹部顺其首尾方向开有一槽,槽内按选定的极性装入磁石,在龟的尾部插入一根针,以之指方向。龟腹的下部挖有一个小凹槽,用一个竹钉顶着小凹槽,竹钉固定在一个木制的底板上。拨动木龟,让其自由旋转,等其静止后,龟首自然指南,龟尾指北。
《事林广记》指南龟剖面图
指南龟的支撑方式,进一步发展,就导致了旱罗盘的诞生。到20世纪初,人们结合水罗盘和旱罗盘的优点,设计制作了精度更高的新型液体罗盘。这种液体罗盘是中国和西方之间科学技术交流的产物,在欧洲的航海大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美国)、格洛纳斯(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几代北斗人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第一步,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卫星
1.根据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理解,下列对“指南龟剖面图”标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磁石 ②针 ③木板 ④竹钉
B.①木板 ②竹钉 ③磁石 ④针
C.①木板 ②针 ③磁石 ④竹钉
D.①磁石 ②竹钉 ③ 木板 ④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向观念的产生,本质上是由于地球在自传过程中角动量守恒,于是人们便以地球的自转轴为参照,确定了东西南北四向。
B.虽然战国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用“司南”来指示方位,但仅凭现有的记载,我们还难以断定“司南”就是磁性指向装置。
C.沈括最推崇的指南针架设方法是丝悬法,但这一方法并未被后人普遍采用,被他称为荡摇不定的水浮法,反而得以发扬光大。
D.我国北斗系统建设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推进,实现了卫星导航从无到有、覆盖范围从区域到全球、功能应用从单一到多元的壮举。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使用“炉火纯青”“甚为惊异”“咄咄怪事”等词语,表明了中国古代测向技术的辉煌,也表现了作者对古人深刻洞察力的叹服。
B.材料二既将北斗系统与国际上先进的导航系统进行横向比较,也将北斗系统建设的三个阶段进行纵向比较,两处比较都展现了中国的科研实力。
C.材料二,作者将星载原子钟称作“心脏”,既强调了星载原子钟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也暗示着我国已掌握了独立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
D.从材料一中的“测影定向”仪器到“磁性指向装置”,再到材料二中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看出中国测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彰显了新时代北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请根据材料二进行概括并简要说明。
5.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到,科学研究既要不断追求真理,也要服务于社会发展。请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城子
贾平凹
秦岭南端的漫峪里,明清时期迁来了许多湖北湖南山东广东的人,也有蒙古族人、羌族人和回族人。他们群居为村寨,这些村寨就一直风俗不同,语言有别。上元坝人自诩是纯粹汉人,得意他们有大板牙,小拇脚趾的指甲是两半。但他们的说话又和别的地方汉人仍有区分,把父亲叫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