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1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仿真信息卷(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呢?
必须发扬伟大的中国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仅仅在于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主要的在于我们这个民族在面对各种磨难和挫折时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1840年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图国家富强、为求民族振兴、为谋人民幸福,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苦苦追寻,但历经凄风苦雨,历尽艰难。中华民族的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慷慨悲歌的抗争史。
中华历经磨难而不亡,就在于这个民族精神脊梁没有垮。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各式各样的斗争和尝试,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但这种精神不断延续,不断蓄积力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梦想(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现在,这种梦想逐渐变为现实,这种期盼开始显露曙光。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毛泽东同志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得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光辉论断。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战略策略,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于是便有了“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的史诗般的生动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明确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材料二:
虽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年来提出的宏伟目标,但是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就在为此而不懈奋斗着。经过艰难的探索和多次的失败,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正确方向。在长期艰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与每个中国人都是有关的。
B.把中国梦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牢牢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国共产党自创党以来,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建立了丰功伟绩,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有利条件。
D.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所以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正确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我们这个民族在面对各种磨难和挫折时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不在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B.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C.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为后来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D.如果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幸福感、自豪感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就将极大地提升。
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不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利条件”范畴的一项是( )
A.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大事,需要努力奋斗。
C.中国共产党人充满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4.两则材料都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梦与中国人民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唱街
李佳怡
我在一个雨夜走进了苏唱街。街道蜿蜒又寂静,雨水落在地上,发出幽微的光。昔日的繁华,毗邻而居的昆曲班子,衣香鬓影的梨园总局,“扬州瘦马”的幽怨唱腔,借着醉意指点江山的盐商……他们都去哪儿了? 如今的苏唱街像一个曲终人散后的舞台。清冷,衰败。
苏唱街,一个诗情画意的地名,每轻轻念一遍,仿佛就能看见一位长袖翩然、歌声呜咽的女子从朱红色油漆剥落的木门深处向我走来。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