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660字。

  武汉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记者:南帆老师,现在的文学研究者都喜欢讲西方的理论,您从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有点让人出乎意料。
  南帆:从哪里开始讲,我当然是有考虑的。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曾经担任过语文教师。从他的描述中我了解到,中学散文的教学相当注意文字的疏通、文章结构的分析、主题的提炼和概括。当然,对于散文阅读能力乃至通常意义上语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基本功的训练非常必要。这意味着对散文作品的精读。但我想补充的是,文字疏通或者文章结构分析不能破坏散文的整体感,不要使散文的分析成为散文的肢解,从而无形中把作品理解为一个个孤立的片段。
  中国诗词传统中有一个强大的观念,就是破除字句的雕琢,追求作品的整体气韵。“气“是一个模糊而又复杂的观念,可以大体理解为,来自生命的内在冲动。如果诗人有一等的胸怀,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个别字眼,自然会写出好句子来。当然,这种观念也并没有取缔诗人的炼字炼句,而是形成了一种曲折的美学追求;诗人仍然在炼字炼句,但是“炼”的结果就是使人察觉不到“炼”的痕迹,这就是古代批评家所说的“极炼如不炼”。
  记者:“气”,是中国古代文论特别重视的问题。“文如其人”就是这种对“气”的追求吧?
  南帆:在古人看来,诗文的格调源于心胸、气质,体现一个人的神采、襟怀、气象。曹丕说:“文以气为主。”这是一个可以体会而难以实证分析的命题。他认为散文背后的“气”具有巨大的力量气。真气饱满,内心充沛,言语自然滔滔不绝。只有内心贫乏的人才在那里搜索枯肠,字雕句琢。语言、气韵、内心三者之间构成了互相呼应的关系。这一切显示为散文的气势,也显示为人的气势。散文是生命本身,是人格追求的象征。
  记者:您在讲座中讲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内容,您推崇他的旷达。这是一种人生气度,是一种胸襟,很好理解。可是您也提到了鲁迅,捉到鲁迅的犀利、尖刻和决不饶恕也是一种情怀,请您再详细谈谈您的看法。
  南帆:许多人十分喜爱苏东坡,我也是。作为一个天才式的作家,他的旷达从容不迫地表现在散文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度。例如《记承天寺夜游》,他与各种人生姿态对话,文字背后有一种超越庸常世俗人生而独步于宇宙天地之间的大自在。
  当然,并不是只有旷达、超然、从容不迫才算胸襟情怀,激烈也是情怀,尖刻也是情怀,决不饶恕也是情怀——只要这一切在相当的高度上与世界建立了联系。一些人认为鲁迅有些刻薄,爱和别人争吵,斤斤计较。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并非全无依椐。但是,在当年那个历史阶段,就是要有鲁迅这么一种人。鲁迅对于正人君子的虚伪深恶摘绝。他的内心存有深刻的怀疑,既怀疑他人,也怀疑自己。鲁迅的这种性格在散文、杂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他的文字风格与这种性格丝丝入扣。鲁迅作品中最深刻的那一部分内容,中学生可能读不太懂,但了解了那段历史,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感,他的愤世之言自然听得懂,并且依然让我们痛彻心扉。
  记者:嗯,深刻的历史感,而不是肤浅的历史知识。您刚才在讲座里讲到,我们读到的大部分散文都十分“平庸”,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南帆:因为我在这些散文里看不到胸襟和情怀。多数作家的灵感只能支撑一个局部,或者支撑一两
  1.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帆肯定了散文精读训练对提高语文水平的作用,但同时也指出对散文的分析是不能破坏其整体
  B.南帆认为诗人的炼字炼句与其上乘的胸怀难以共存,若有一等的胸怀,创作出绝妙的诗句是水到渠成之事。
  C.在南帆看来,苏东坡的旷达与鲁迅的激烈都是情怀,他们的作品与世界建立了联系,反映了生活、社会与人生。
  D.南帆认为如果作家的灵感不足以支撑整部作品,缺乏追求,即使个别片段能够比肩名家,其作品仍是平庸的。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同于其他文学研究者,南帆之所以选择从中国古代文论入手,是为了解决中学散文教学只追求字句精读这一问题。
  B.南帆引用曹丕“文以气为主”的文论,是为了阐明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襟怀和气象的散文具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
  C.南帆认为散文不应描写日常生活,因为这种散文缺乏力量,他推尝像罗兰•巴特那样暴露生活背后精神的散文。
  D.本文的记者作为访谈行为的发起者,关注南帆的散文研究,并能由其问答的内容引导南帆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散文重视‘气’”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D.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4.请简要梳理文本中南帆教授关于散文阅读和写作的主要观点。(4分)
  5.结合南帆教授对鲁迅先生的看法,评析下列《记念刘和珍君》的选段。(6分)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枧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敢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战      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废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辅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