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726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真实的历史被称为“史实”,而有关历史的记载被称为“书写”。毫无疑问,历史书写应以呈现历史真相为目的,但是因为真实的历史特别是历史的细节往往是复杂的,即使是历史现场的亲历者也只能从某一方面去书写。再考虑到书写者本人,历史书写必然带有书写者的主观偏好和价值判断。因此,通过研究历史书写来把握真实的历史,至少需要考虑书写者的主观视野和价值立场。
以往,世人对春秋史的理解主要借助于《春秋》《公羊传》《穀梁传》《左传》《史记》等传世文献的记载。又因为《春秋》记事简括,《公羊传》《穀梁传》重在解释“微言大义”,《史记》为汉人所写而相距春秋时期较远,所以《左传》就成为世人了解春秋史的重要桥梁,人们甚至认为《左传》就是春秋史的实录。
当今,日益增多的出土文献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春秋史书写文本。自从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现世以来,上博简、清华简、慈利简、枣纸简等春秋史文本不断呈现于世人面前,诸如清华简《系年》《郑武夫人规孺子》、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慈利简“吴语”、枣纸简《吴王夫差起师伐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如果再加上西晋时期出土的汲冢竹书“国语”两篇,那么早期社会流传的春秋史文本将更加丰富多彩。从形式与内容来看,现出土的春秋史文本多呈散编形态,记事用语有时也欠准确,如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开篇点出晋楚交战之地在城濮,是一种“事后诸葛”的表达,比不上《左传》《史记》用语准确。然而,这些出土的春秋史文本却能促使我们反观《左传》的书写,进而准确把握《左传》的叙事特征和理性精神。
一个典型的例证便是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不同:两者都涉及郑庄公、郑武夫人以及郑国大臣,然而两者对这些人物关系的描述显然有别。简文中的母子关系和谐亲密,郑武夫人处处为儿子的未来忧心,教诲儿子的言辞饱含恳切和真诚,对大臣也是充满信赖;郑庄公对母亲的教诲言听计从、遵诲行事,对大臣更是恭敬有加、委以重任;同样,郑国大夫也很体谅国君、谦让有礼,“各恭其事”而不专权恣肆。简文呈现出郑庄公朝堂一派母慈子孝、君惠臣忠的政治局面。也许可以认为简文中郑武夫人的教诲是包藏祸心,郑庄公的遵诲而行是阳奉阴违,郑国大夫的谦恭让权是规谏提醒。然而,这一阐释无疑是以《左传》的叙事为参照的,从简文的用语、称谓以及人物的言辞口吻看,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反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书写者使用“初”字,将事件的起点追踪于“郑武公娶于申”,随后依次叙述郑庄公与母亲、共叔段的矛盾,以此揭示三人虽为至亲,但矛盾早在郑庄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形成,根本无法调和与解决;面对母亲、共叔段的咄咄逼人,大臣与郑庄公结成同盟,适时而动以至平定叛乱。相较于简文记述的郑庄公即位之初的情形,《左传》的叙事前后勾连,将长时段的事件连缀一体,以至形成严谨的因果链条,即《左传》对“郑伯克段于鄢”的书写,早已不是“原始的历史”,而是使用理性叙事将历史书写为一个“合理”的过程。
与简文重在呈现母子、君臣关系的和谐相比,《左传》的叙事视野更加冷峻、理性,它揭示出政治权力斗争中的残酷与无情:面对权力,母子之爱、兄弟之情消磨殆尽,“亲亲”原则早已被抛之九霄。“礼崩乐坏”的历史真相从冷静的叙事中展露无遗,也许是担心读者没有体会到这一社会现实,《左传》的书写者又通过解释《春秋》的“书曰”来强调郑庄公和共叔段本为兄弟,人们却难以使用兄弟关系来评判二者的关系。
(摘编自《史实与书写:〈左传〉春秋叙事的价值建构》)
材料二:
《左传》作为一部历史叙事的皇皇巨著,实现了历史记言到历史叙事的飞跃。它采用“寓论断于叙事”艺术手法,使得《左传》一改《春秋》“微言大义”晦涩难懂的局面,实现了“见之于行事而深切著明”的新局面。
“寓论断于叙事”并不是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书写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真相,这一方面是因为历史细节往往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书写者的主观视野和价值立场不同。
B.《公羊传》《榖梁传》重在解释“微言大义”,《左传》则是对史实内容有所扩展补充,成为世人了解春秋史的重要文献。
C.春秋时期产生了一些对不符合礼乐制度的行为的类似“君子曰”的道德评论之语,这种道德评论并不能使世人信服。
D.《左传》大抵是根据《春秋》中记载的只言片语将其中的历史史实连缀起来,于史实的叙述中使人明白其中蕴含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之所以没有《左传》《史记》用语准确,是因为《成王为城濮之行》全篇采用了“事后诸葛”的写法。
B.从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的用语、称谓以及人物的言辞口吻中,很难看出对郑武夫人、郑庄公的负面评价。
C.相较于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左传》对“郑伯克段于鄢”历史事件的描述更能体现“寓论断于叙事”的特点。
D.将《左传》和《春秋》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左传》的历史叙事特点和艺术手法。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寓论断于叙事”的一项是( )
A.烹(桑)弘羊,天乃雨。
B.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D.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
4.材料一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意图。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春秋》与《左传》在历史书写上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攻城
郑俊甫
“窃符救赵”的故事你听说过吧?那好,不用自我介绍了,咱就接着往下讲。唉,其实也没什么好讲的,无非就是一个逃亡公子的落魄故事。如果不是秦国大杀四方,兵临城下,我这辈子就打算埋骨他乡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