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21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来无数建筑物的重修碑记都以“焕然一新”这样的形容词来描绘重修的效果,这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首先,在思想要求方面,古建筑从来没被看作像金石书画那样的艺术品,人们并不像尊重殷周铜器上的一片绿锈或者唐宋书画上的苍黯的斑渍那样去欣赏大自然在一些殿阁楼台上留下的烙印。其次,是技术方面的要求,一座建筑物重修起来主要是要坚实屹立,继续承受岁月风雨的考验,结构上的要求是首要的。至于木结构上的油饰彩画,除了保护木材而需要更新,还因剥脱部分,若只片片补画,将更显寒碜。若补画部分模仿原有部分的古香古色,不出数载,新补部分便成漆黑一团。大自然对油漆颜色的化学、物理作用是难以在巨大的建筑物上模拟仿制的。因此,重修的结果就必然是焕然一新了。
在砖石建筑的重修上,也存在着这一问题。我认为在重修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时,一般应以“整旧如旧”为我们的原则。这在重修木结构时可能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但在重修砖石结构时,就比较少些。
就赵州桥而论,重修以前,在结构上,由于二十八道并列的券向两侧倾离,只剩下二十三道了,而其中西面的三道,还是明末重修时换上的。当中的二十道,有些石块已经破裂或者风化,全桥真是危乎殆哉。但在外表形象上,即使是明末补砌的部分,都呈现苍老的面貌,石质则一般还很坚实。在这次重修中,要保存这桥饱经风霜的外貌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它的有利条件之一是桥券的结构采用了我国发券方法的一个古老传统,在主券之上加了缴背(亦称伏)一层。我们把这层缴背改为一道钢筋混凝土拱,承受了上面的荷载,同时也起到了搭牵住下面二十八道平行并列的单券的作用,则表面完全可以用原来券面的旧石贴面。即使旧券石有少数要更换,也可以用桥身他处拆下的旧石代替,或者就在旧券石之间,用新石“打”几个“补丁”,使整座桥恢复“健康”、坚固,但不在面貌上“还童”“年轻”。今天我们所见的赵州桥,在形象上绝不给人以1300岁高龄的印象,而像是今天新造的桥——形与神不相称。这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
游故宫博物院书画馆的游人无不痛恨乾隆帝。无论什么唐、宋、元、明的最珍贵的真迹上,他都要题上冗长的歪诗,打上他那“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之宝”的图章。他应被判为一名破坏文物的罪犯。他在爱惜文物的外衣上,拼命地表现自己。我们今天重修文物建筑时,可不要犯他的错误。
前一两年曾见到龙门奉先寺的保护方案,可以借来说明我的一些看法。奉先寺卢舍那佛一组大像原来是有木构楼阁保护的,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推测甚至可能从会昌灭法时),就已经被毁。一组大像露天危坐好几百年,已经成为人们脑子里对龙门石窟的最主要的印象了。今天给它做一些掩盖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做什么和怎样做。见到的几个方案都采取柱廊的方式,这可能是最恰当的方式。这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
至于怎样做,许多方案都采用了粗壮有力的大石柱,上有雕饰的柱头,下有华丽的柱础;柱上有相当雄厚的檐子。给人的印象略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柱廊。唐朝的奉先寺装上了今天常见的大礼堂或大剧院的门面,这不仅喧宾夺主,使人们看不见卢舍那佛的组像,而且改变了龙门的整个气氛。我们所做的一切维修部分,在文物跟前应当表现得十分谦虚,只做小小“配角”,要努力做到“无形中”把“主角”更好地衬托出来,绝不应该喧宾夺主,影响“主角”地位。这就是我们伟大气概的伟大的表现。
(摘编自梁思成《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
材料二
北京永通桥也被称为八里桥,因东距通州八里而得名。由于历史原因,古桥曾经受多次损毁,也曾经历过多次修缮,从而出现桥面条石材质、大小不一的情况,这给勘探工作带来了困难,工程人员将原本铺设在桥面的沥青清除,通过小型器械和传统工具,以毫米为单位逐步刨查,经过四次探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不必像对金石书画那样精细入微,所以在古建筑重修时不必刻意保留历史的烙印。
B.材料一中,梁思成主张赵州桥的修缮应遵循传统,从内到外保留原有的材质和结构,使得古桥呈现饱经沧桑的面貌。
C.材料一同意对奉先寺卢舍那佛采取柱廊的方式进行保护,但反对采用石柱,因为这与佛像原本的木构阁楼保护形式不一致。
D.材料二中,工程人员经过多次刨查、探坑才发现了八里桥的第一块老石板,说明古桥桥面不少位置的桥面石已经缺失。
2.根据材料一、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建筑维修后出现“焕然一新”的效果,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整旧如旧”在砖石建筑的重修上更容易实现。
B.无论是从外在面貌,还是从内在的坚实程度上看,明末补砌的部分都可以保留下来,作为重修赵州桥的材料。
C.赵州桥应有比现有的方式更理想的维修方案,使古桥呈现出“老当益壮”的状态,这也是八里桥维修人员的追求。
D.材料二中,八里桥在修缮后获得的“新生”是指古桥变得坚固平整,与材料一中的“还童”“年轻”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思想和技术两方面,阐述了古建筑重修常呈现“焕然一新”效果的原因,进而引出后文论述重修应遵循的原则。
B.文章以赵州桥为例,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重修前的危殆状况与重修后的崭新面貌进行对比,突出其形神不相称的问题。
C.文章举乾隆帝在古书画上题诗、钤印的事例,是为了从反面论证文物保护不能过度表现自我,而应尊重文物原貌的观点。
D.文章以龙门奉先寺保护方案为例,先指出给奉先寺做掩盖的必要性,再从“做什么”和“怎样做”两方面进行论述。
4.材料一最后一段使用“喧宾夺主”“谦虚”“配角”“主角”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5.北京八里桥的维修符合材料一提出的“整旧如旧”原则,请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家(节选)
巴金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