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2450字。

  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用2B铅笔将客观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用黑色水性笔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计量史学,又称为定量史学或数理史学,是一种运用数学、统计学以及量化理论等工具对历史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寻求历史结论的研究方法。
  计量史学不仅强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更注重通过科学的数据处理手段来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规律。计量史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这些数据可能来源于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记录、考古发现等。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后续的分析至关重要。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存储,包括数据的清洗、分类、编码等,以确保数据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再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这可能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此外,根据数量分析的结果,构建各种数据模型,对历史现象与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现象的发展轨迹和可能的变化趋势。
  计量史学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例如,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经济增长、贸易、贫富差距、技术创新等问题;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犯罪记录来分析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地位和犯罪率;利用选举数据和新闻报道来分析政治观点的传播和选民行为,等等。
  尽管计量史学为历史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提高了研究的精确性和客观性,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历史数据往往存在记录不全、统计口径不一等问题,这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扭曲。其次,过度依赖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假设进行模型构建,可能忽略文化、心理等复杂因素,从而影响研究的全面性。此外,计量史学方法难以捕捉个体体验和偶然事件等微观维度,这使得它在某些历史现象的解释上存在局限性。
  随着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计量史学的研究维度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也将继续推动历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催生更多的历史计量数据库和基础设施,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分析工具。
  (摘编自百度学术《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有删改)
  材料二:
  《全唐诗》,是清康熙年间编校的一本唐诗合集,全书共900余卷,收录2200余名诗人的48900余首诗作,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当我们借用大数据对这些作家作品进行检索分析,隐藏在唐诗风韵中的秘密便一一浮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计量史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它涉及历史学、统计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方法。
  B.计量史学重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些数据源于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记录、考古发现,因而决定了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和客观性。
  C.计量史学方法难以捕捉个体体验和偶然事件等,在某些历史现象的解释上存在局限性,应该避免将统计结果解读为历史“真相”。
  D.对《全唐诗》进行基于字词、语句、情感等方面的量化分析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不同于传统阅读的新认知。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3分)
  A.齐己、贯休创作量不少,但知道他俩诗歌的读者却很少,可能与他们僧人的身份和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关系。
  B.对《全唐诗》中的高频词(如“不”字、“悲”字、颜色词等)进行词频统计,有助于我们分析唐诗的语言特征。
  C.“绿”“白”“黄”色系在唐诗中备受青睐,“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便体现了色彩与写景抒情的巧妙搭配。
  D.数据显示唐诗“悲”情最多,说明唐代诗人大多情绪低落,这与我们以为的唐诗是积极昂扬的印象相反。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中计量史学研究方法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人员利用古籍文献大数据平台的可视化功能,将光标停留在李白的图示上,李白的社交关系清晰呈现。
  B.研究人员分析某国历史选举数据,运用统计模型验证社会阶层变动与政治权力转移之间的相关性。
  C.研究人员对地方志中的税收金额和商业交易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还原了古代商业网络的规模与结构特征。   
  D.研究人员通过计算土地改革前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明确了政策对经济的量化促进作用。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清人王闿运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明人胡应麟赞杜甫的《登高》为“古今律诗第一”。材料二借助大数据从五个维度对《全唐诗》进行了分析,请以《春江花月夜》或《登高》为例,从中选取至少三个维度进行鉴赏。(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童年看电影
  莫言
  ①在20世纪60年代,电影犹如魔法,吸引着许多像我一样的农村少年的心。别说是导演、演员了,即便是县电影队里那些巡回放映的放映员,也让我们感到神秘无比。那时候,我们县电影队里有四个放映小组,每组三个人。他们用独轮车推着发电机、放映机、胶片和银幕,在全县的近千个村庄里巡回放映。每当电影组从周边的村庄渐渐地向我们村庄逼近时,我们便开始了焦虑但又幸福的等待。哥哥姐姐们早就跑到周围的村庄看了一遍又一遍,回来后就向我眉飞色舞地讲述剧情。我非常希望能跟着哥哥姐姐们到周围的村子里去看电影,但他们嫌我累赘,不愿带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