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060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5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准确粘在条形码区域内。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草稿纸上无效。
  3.本试卷共23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人”和“远方的陌生人”问题逐渐进入了人类的伦理视界。传统伦理学强调的是一种“近的伦理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行为者双方是熟悉的、共同在场的,道德时空是一种近距离的。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科技,给人类的伦理世界和道德空间带来了深刻变革,它以虚拟化和拟人化的方式与人类建立了新的交往关系,伦理关系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扩展到“人与人工智能”。
  处理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伦理责任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立场,坚守“智能向善原则”“尊严原则”和“责任原则”。智能向善是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根本目标,我们要朝向善的目的,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注入人文和伦理维度,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尊严原则是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伦理底线,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伤害和侵犯人的尊严和权益,要尊重人的自主性,保护人的隐私,避免算法歧视和智能伤害。责任原则是发展负责任人卫智能的重要保障,它是当代应用伦理学讨论中最为关键的原则之一,也是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中应该坚持的最基本的伦理原则。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要始终坚持责任原则,将负责任贯穿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建立健全必要的问责机制,保障人类的基本权益。永远不要忘记人类才是真正的责任者,始终肩负着发展负责任人工智能的重任与使命。
  (摘编自2025.1《光明日报》刘静《构建负责任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伦理路径》)
  材料二:
  讨论人工智能是否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前提要件,是人工智能能否构成主体或者说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性。主体是个具有特定指称的哲学概念,倘若人工智能无法从哲学上证成主体,那么也难以从法律关系上赋予其主体资格。然而,即使是具有较强自主性和独立性、表现出一定情感意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离具备主体地位也相差甚远。只有人,并且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或者改造世界的人,才构成主体。
  人作为主体最本质的规定性是主体性,主体性最重要的内容是人的创造性与实践性,即主观能动性或者说自我意识。这是人之为人、人为主体最根本的特征。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虽然表现出日益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自主行为能力,但其所解决的问题仍只是封闭场景下的计算求解问题,无法对外界环境自行设定目标或计划,进行自主能动的反馈,远远没有“进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工智能以虚拟化和拟人化的方式与人类交往,给人类的伦理世界和道德空间带来了深刻变革。
  B.人工智能发展要坚持智能向善,从人文和伦理维度研发能自主思考和道德决策的人工道德机器。
  C.人工智能不同于作为主体的人,人具有创造性与实践性,也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或说自我意识。
  D.人工智能没有人类的理性、意识、自我反思、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特质,因此它本身不具人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坚持尊严原则不能伤害和侵犯人的尊严和权益,因此不能伤害和侵犯人形机器人。
  B.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坚持最基本的责任原则,要建立健全对人工智能的问责机制。
  C.尽管“非人可人”民事主体去脸庞化、去伦理化,但哲学上否定其法律主体地位。
  D.人工智能通过监控和注意人类语言理解掌握其目的意图,对人类认知产生深刻影响。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三第二段中提到的人工智能的强自主性的一项是(   )(3分)
  A.人形机器人“夸父”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为公众答疑、讲解和引路。
  B.智能医疗诊断系统根据病人的症状、医学知识和数据为病人提供治疗建议。
  C.智能教育系统依据学生的微表情判断知识掌握程度,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
  D.智能家居系统通过语音控制,自动调节晾衣架高度、灯光明暗和窗帘开合。
  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人工智能不应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原因。(4分)
  5.某医院计划引入人形机器人协助医护人员完成病房巡检、患者情绪安抚等工作。部分医护人员深表担忧。如果你是主管院长,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医院在引入人形机器人时需重点考虑的责任与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麦   收
  孙   犁
  1939 年,冀中解放区小麦黄梢的时候。
  二梅在街上来回地吹着笛子。青年妇女们一个一个从自家大门里走出来,她们站在那新刷写上晋察冀边区“双十纲领”的高房下面的大槐树树阴里。①她们简直是挤在一块儿,手里的铲镐碰得叮当乱响,还夹着清脆的说笑声。队伍站得整整齐齐,风吹动树枝筛下的阳光,在她们的头上、衣服上游动,染成各色各样的花。二梅站在队前问:“你们拿着家伙干什么呀?”“挖沟!”大家一齐大声地回答。
  “对了!驻在咱村的队伍,今天下午去打击敌人,这是为了保护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