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160字。
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人类社会语言体系中,有关疾病的话语表达从未匮乏。当一种疾病出现后,人们尝试用话语对其进行言说和解释。与专业技术人员不同,普通民众的言说并非要揭露疾病真相,而是期望通过大量话语表达抚慰内心恐惧,有关疾病的流言也由此甚嚣尘上。患病者因疾病成为道德层面的传染者,成为被群体排斥的他者。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对患病者社会身份的话语塑造便开始出现。在围绕疫情的社会话语体系建构中,“武汉人”被塑造为疾病传播的“符号化”群体。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疾病的心理恐慌逐渐加重,有关“武汉人”的话语描述也加入更多道德惩戒意义,产生对“武汉人”的符号污名化现象。
疫情暴发期间,患病者与疾病暴发地居民成为其他社会民众恐慌的对象,人们希望与这类人群保持距离,当现实的空间隔离尚无法实现时,心理隔离成为人们唯一选择。将“武汉人”塑造成污名化符号,既是健康人群站在道德高位上施加的道德惩戒,同时也是健康人群希冀实现心理隔离的话语体现。
在社会运行规则中,疾病被视作社会风险因素,是维持社会稳定运转所需消除的因素,这造成患病者的社会边缘化现象。人们依托社会规则形成的话语权力,采用负面语言对患病者加以描述,甚至借助话语将患病者“妖魔化”,达成将患病者从所处社会环境中排斥或消除的心理意图。由上可知,话语虽源自个体意识,但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规则,人类的言说过程亦是自我社会身份塑造过程。人们使用话语的前提便在于接受话语所蕴含的潜在社会规则,在使用话语进行交流中不断将自我与他者对象化、符号化。疾病对个体生命的剥夺和对社会稳定的危害,使其遭受社会话语规则的抑制。当疫情暴发时,人们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自然而然形成对疫情相关人群的话语排斥,在民众恐惧心理不断加重过程中,疫情相关流言话语也开始盛行。
(摘编自高旸《从“污名”到“同情”疫情时期社会心态调整探析》)
材料二:互联网的诞生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官宣”,其实并不靠谱。现在都说要追求真相,其实互联网诞生以后我们就进入了后真相时代,网上许多人其实并不真的在乎真相,在乎的是情绪,是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见。一方面孜孜以求真相,一方面又不闻不顾真相自说自话。真相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价值观更重要,有时候就是价值观在说话,这样就会产生很多偏激的言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对患病者社会身份的话语塑造便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便产生了对“武汉人”的符号污名化现象。
B.疫情暴发期间,患病者与疾病暴发地居民会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健康人群希望与他们保持距离,实现心理隔离便成了优先选择。
C.进入了后真相时代,网上许多人并不真的在乎真相,在乎的是情绪,是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见。因此,“官宣”也就可有可无了。
D.风险社会的“风险”指自然和传统失去无限效力且依赖人的决定时产生的需人为控制的不良后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武汉人”的符号污名化现象,是健康人群站在道德高位上施加的道德惩戒,是健康人群希冀实现心理隔离的话语体现。
B.人们采用负面语言对患病者加以描述,甚至将患病者“妖魔化”,这些话语虽源于个体意识,但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规则。
C.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科学流言,最重要的是精准地辟谣。因为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D.转变科普理念,培养民众科学素养,发展科普产业,当科普渠道日益多元、科普产品更趋丰富时,我们会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身现代化阶段风险的一项是( )
A.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震级为8.0级的大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
B.2019年,研究人员表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地区因人类超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加速,10年里下沉了约2.5米。
C.2020年,设计运行时间为50年的中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西安灞桥江村垃圾填埋场只工作25年便提前退休。
D.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爆炸,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是近代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
4.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阐明“流言”一词的内涵。
5.依据三则材料,概括疫情背景下流言产生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醋栗①
[俄国]契诃夫
我们弟兄两个,我伊万•伊万内奇和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他比我小两岁。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了省税务局的办公室。一年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老在抄写那些公文,但是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思念渐渐地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的脑子里经常描绘出花园小径、花丛、水果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上必定有醋栗。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