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550字。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5年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昆曲之美,美在何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唱词唱腔、人物造型、表演方式,无不经过千锤百炼、精打细磨。可以说,昆曲美在无声不歌、有动必舞,美在静似雕塑、动如行云,美在景随唱移、情随心生。
  昆曲唱词典雅唯美,是文学性与音乐性的极致结合。或描摹自然风物,或倾诉内心衷肠,往往一句唱词中就有好几个典故,写实与写意相间相融,唱来、听来都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昆曲唱词也有严格的曲律性,作词者必须依据曲牌格律撰写文辞,再根据文辞内容和平仄谱曲。例如,大家熟悉的《牡丹亭》中《皂罗袍》一曲,唱词字字珠玑,曲调委婉动听。
  昆曲表演细腻传神,展现了中华审美的写意理念。唱词言简意赅、舞台陈设质朴,一旦表演起来,昆曲便呈现出丰富的神韵,让无数观众沉浸其中。昆曲演员舞台表演的法则:眼随手动、身随步移,一个动作在空中形成线条,遇到不同的人物应该“画”出千百条不同的线来。根据人物身份、性格、情绪的不同,这条线时快时慢、时刚时柔,变化万千。
  昆曲之美,值得我们一代代人去传承创新。创新不是颠覆,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追求守正创新。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的传承发展迎来契机。近年来,北方昆曲剧院对昆曲进行系统性传承,专业演员队伍持续扩大,演出曲目不断增加,年轻观众的数量也有所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踏踏实实打磨作品,也要开拓传播渠道、创新形式,让人认识、了解昆曲之美。艺术是需要熏陶的,我们应多为青少年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昆曲。我曾多次到中小学开展昆曲普及讲座,每次都能在孩子们眼中看到收获和触动。真正美的艺术是可以打动每一位观众的。
  有人说,昆曲太“慢”了,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兼容。昆曲的表演节奏确实是慢的,学习昆曲的过程也要下慢功夫。但真正给人带来美学享受的艺术,其实是不嫌“慢”、不怕“慢”的,因为“慢工”里有经得起反复品味的“细活”。
  期待更多人了解昆曲之美,让昆曲的古典之美延续到当代生活中,持续滋养我们的心灵,涵养文化自信。
  (选自《昆曲之美,美在何处》,作者顾卫英为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人民日报》记者智春丽采访整理,2024年08月13日)
  材料二
  悠长的戏腔,能否跟上时代的节奏、赢得更多人的关注?一场场演出,让我找到答案。最近,越剧《新龙门客栈》场场爆满,自今年3月底上演至今,已演出130余场,其中一场演出的网络直播吸引了近千万人次观看。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创作团队,用执着和热情让许多年轻观众渐渐走近越剧、了解越剧、热爱越剧。
  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的,少不了形式的创新:沉浸式观演、影像元素的运用、戏曲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舞台上,昆曲演员通过手、眼、身、步等功法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呈现不同的性格和情绪,不仅体现了其表演的细腻,也展现了中华审美的写意理念。
  B.在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遗产代表作”后,昆曲发展迎来新的契机,演员队伍扩大,演出曲目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观众
  C.昆曲表演节奏很慢,但并非与现代生活不能兼容,因为“慢工”出“细活”,这样的作品能给人带来真正的美学享受。
  D.从材料一中到中小学开展昆曲普及讲座,到材料二中越剧演出的网络直播,戏曲也在与时俱进,用新的手段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了戏曲之美。
  2.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戏曲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不仅是戏曲人积极传承的结果,也是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使然,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被唤醒的必然。
  B.人才培养是戏曲艺术得以赓续发展的根本,所以成“角儿”是戏曲演员的奋斗目标,戏曲院团应该培养演员刻苦勤奋的精神,使之成长为技艺精湛的“角儿”。
  C.京剧《皿方叠•再无别离》和越剧《钱塘里》的成功,说明以真实历史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现代戏曲作品,符合时代发展和审美,比传统作品更能打动和吸引年轻观众。
  D.传统戏曲舞台陈设过于简单,应该适时改变,利用先进的舞台技术,如沉浸式剧场、影像元素、AI技术等,创设更好的舞台氛围,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剧场。
  3.下列对《皂罗袍》的赏析,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A.首句“姹紫嫣红”,写出了艳丽眩目的眼前春景,而“断井颓垣”则是杜丽娘幻想出来的这春景的未来走向,景物虚实相生,意境悠远。B.“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化用谢灵运的“四美”典故,“朝飞暮卷”化用王勃《滕王阁诗》“珠帘暮卷西山雨”句,使唱词意蕴丰富。C.“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等句平仄交替,音韵协调;“遍”“垣”“轩”“片""船”“院”“天”“贱”等韵脚绵长悠远。D.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
  4.对于戏曲文化在当下如何更好地传承,文本一和文本二有哪些相同的认识?(4分)
  5.近来,有年轻人“粉”上了戏曲演员,开始线上“拉票”、建粉丝群,线下“应援”、接机送站……这样的行为被某些老戏迷严厉批评,认为这不是热爱戏曲,是“饭圈文化”对戏曲界的侵扰。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长客不是客①
  乔 叶
  青萍姐——
  远远的,就看见了秀梅。她家把着学校左手,老原②家把着学校右手,用她的话说,咱两家就是哼哈二将。她本就嗓门大,喊起来更像自带扩音器。村里人的嗓门似乎一个比一个比赛着大。后来我发现这很有必要:既证明着身体好,也显得热闹敞亮,喊叫个人也方便,吵架时也能痛痛快快的。总之,噪门小在这里就显得鬼鬼崇崇病病歪歪阴阳怪气,嗓门大似乎是必需的,好处很多。这些天我也练习着让嗓门大一些。
  我便走过去。她在宅基上盖了一圈两层楼,严严地合围着。虽都是新房,却没贴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