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1779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3月检测(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座谈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围绕一系列问题发表了意见,其中最优先指出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性的问题,就是“立场问题”,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并明确对此进行了回答:“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关于人民与文艺的关系,朱德也在座谈会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提出人民才是文艺工作的最终评判者,专门批驳了轻视人民群众的观点。他说:“一个人不要眼睛长得太高,要看得起工农兵;中国第一也好,世界第一也好,都不是自封的,都要由工农兵批准才行!”朱德还重新解释了诗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了文艺源于人民生活这一道理:“在我们这个时代,韩荆州就在工农兵当中,只有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才能结识许许多多的韩荆州。”
文艺从属于政治,并不意味着文艺可有可无。恰恰相反,毛泽东指出文艺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强调,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因此“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如果连最广义最普通的文学艺术也没有,那革命运动就不能进行,就不能胜利”。
文艺立足于人民立场,就要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民众剧团团长柯仲平在发言中就谈了该团下乡表演小歌舞剧《小放牛》,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剧团还收到了群众赠送的许多慰劳品。他说:“我们就是演《小放牛》。你们瞧不起《小放牛》吗?老百姓都很喜欢。你们要找我们剧团,怎么找呢?你们只要顺着鸡蛋壳、花生壳、水果皮、红枣核多的道路走,就可以找到。”这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当然,普及并不是对人民群众生活的简单复写。毛泽东指出,文艺反映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要把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同时毛泽东也提出,普及和提高紧密相关,形象地说:“如果老是《小放牛》,就没有鸡蛋吃了。”
(摘编自赵丛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世雄谈万世师》)
材料二:
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在人民与文艺的关系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提出人民才是文艺工作的最终评判者。
B.文艺立足于人民立场,就要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但并不是对人民群众生活的简单复写。
C.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文艺创作方法中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
D.一部好的作品,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但是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我们既需要军事战线,也需要文化战线。
B.曹雪芹因为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所以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
C.作者认为,小歌舞剧《小放牛》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是因为考虑到人民的实际需要。
D.我们要走进人们生活深处,只有把生活咀嚼透、消化透,才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好作品。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
A.鲁迅用诗句“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露他的心迹。
B.杜甫通过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他的情感。
C.作家柳青蹲点农村14年,集中精力创作了一部传世巨著《创业史》。
D.外国人跑到中国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如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
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引用论证方法,请分析其论证效果。
5.某电影制片公司拟拍摄一部《我和我的家乡》的纪录片,由你拟写一份纪录片文案。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请列出文案拟写的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①时至今日,我们对张择端的认识,只有《清明上河图》跋文中的寥寥16个字:“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此外再无更多信息。我们只能想象,汴京这座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他,怂恿着他,终于有一天,春花的喧哗让他感到莫名的惶惑,他拿起笔,开始了他漫长、曲折、深情的表达。
②张择端在12世纪的阳光中画下《清明上河图》的第一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