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9560字。
二〇二五年中考模拟检测(二)
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姓名、学校、班级、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学校举办“语文与AI:传承与创新”主题研讨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资料整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都在被AI技术一点一点地改变着:通过AI进行写作jiū( )错、风格优化和灵感激发;用AI解析文章结构、解答阅读理解题,强化逻jí( )分析能力;借助AI翻译文言文并对比修正:用AI模拟演讲并获取①________……如今我们站在AI技术的②________前不禁想要发问,AI时代,学语文还有用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有用!
每一个汉字都是行走着的文化密码,每一个成语都是活着的历史故事。学习语文,归根结底是在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当我们读“念天地之悠悠,③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时,体会到孤独的况味;读“明月几时有,④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时,感受到思念的情愁;读“⑤________,⑥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时,触摸到坚持的力量:读“富贵不能淫,⑦________,⑧________”(《孟子•滕文公下》)时,领悟到坚守信念的力量。这些积累下来的体验和感悟,就像年轮一样一圈圈地丰盈我们的生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jiū( )错 逻jí( )
2.下列选项中填入①②两处最恰当的是( )(2分)
A.回馈 波浪 B.反馈 浪潮
3.根据语境,在③—⑧处填写古诗文名句。(6分)
【深度思考】
4.利用AI技术学习语文,有人认为是如虎添翼,有人认为是作茧自缚。结合【资料整理】材料中的第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3分)
【创意补写】
5.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情感与内涵,下面是DeepSeek有关“月亮”“梅花”这两个常见意象的描述,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意象,参考示例补写一条。(3分)
杨柳 鸿雁 菊花
示例:月光:常象征思念,那高悬夜空的明月寄托着深切的牵挂。
梅花:常象征坚强,那凌寒绽放的梅花表现了顽强的意志。
【赋能阅读】
6.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扭起了秧歌,张艺谋导演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下文是网友对该节目的观后感,请选出表述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机器人表演为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生机。B.借助科技力量,传统文化元素以新颖的方式展现,从而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C.这种创新方式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还深度挖掘了传统文化的内核,为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开辟了新道路。D.科技革新正在深刻改变文化传播的形态。
【赋能阅读】
7.班级开展“AI赋能阅读,文学人物谈成功”话剧表演。根据相关名著内容,请你完成下面的剧本片段设计。(4分)
用AI技术投映虚拟背景“文学人物谈成功”,《儒林外史》中范进、《骆驼祥子》中祥子和《简•爱》中简•爱,依次走上舞台,相遇在一起。
范进(捋着胡须,面带得意) (1) ,这便是成功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