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200字。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模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说明:
  1.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3道小题。其中,第1-6小题为“积累与运用”;第7-22小题为“阅读”;第23小题为“写作”。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学校举行“春天里的中国”综合实践展示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准备的专题展板材料,请你帮他们补充完善。
  展板一:春天里的美丽中国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是一年的发端,在融融春意中,大地从严冬的沉睡中醒来。百卉萌动,万物复苏,一派浮光掠影、生机盎然的景象。
  已经立春。尽管窗上的霜花,还在絮絮叨叨说着冬天的旧事,但檐头的冰凌却突然短了寸许。A.这是第一封南风送来的口信。果然,墙根下枯黄的草棵里渗出来一星星青绿,像是谁将褪色的水墨画重新点了睛。
  B.北风哪里不肯认输呢?它裹挟(xié)着碎雪在村子里横冲直撞,把门扉、窗户拍打得哗哗作响。柿子树铁褐色的枝桠在风中狂舞,仿佛千万支蘸饱墨汁的狼毫,在青灰色的天幕上写着倔强的草书。可仔细去听,那些硬邦邦的枝条深处,分明有细碎的爆裂声此起彼伏——那是树的体液冲破冰封的血管,在暗处酝酿着暴动。
  南风最懂得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它从村南小溪的薄冰下抽出一缕水汽,在北山石缝里勾出一绺(lǚ)青苔,在村西柳树林把枝条搓成泛着银光的丝绦(tāo)。喊醒了沉睡的紫云英。那些绒球似的花苞次第炸开时,空气里飘满了细碎的紫色风铃。
  展板二:春天里的文化中国
  2月3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一大早,四川广都博物馆外的广场上人头攒(cuán)动。此时,剪纸、糖画、捏面人、吹糖人等非遗展示展销活动已经展开。“一鞭鞭打春牛头,米面满仓缸满油;二鞭鞭打春牛背,家业兴旺人富贵;三鞭鞭打春牛尾,日进斗金赛春水!”随着音乐响起,“打春牛”活动拉开序幕。C.带着牛头面具的“春牛”在牛倌的逗引下,表演腾、跃、扑、闪、穿、翻、滚等系列动作,展现出惟妙惟肖、趣味十足。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打春牛’有打去懒惰、迎来丰收的寓意。”D.在立春时节举办“打春牛”民俗活动,既能增添节日喜庆气氛,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民俗文化,同时激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奋斗者的姿态去开起新的一年。
  1. 文段中加点的四个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裹挟(xié) B. 一绺(1ǚ) C. 丝绦(tāo) D. 攒(cuán)动
  2. 文段中四个加点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褪色 B. 狼毫 C. 展销 D. 开起
  3.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万象更新 B. 浮光掠影 C. 絮絮叨叨 D. 此起彼伏
  4. 两块展板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是第一封南风送来的口信。
  B. 北风哪里不肯认输呢?
  C. 带着牛头面具的“春牛”在牛倌的逗引下,表演腾、跃、扑、闪、穿、翻、滚等系列动作,展现出惟妙惟肖、趣味十足。
  D. 在立春时节举办“打春牛”民俗活动,既能增添节日喜庆气氛,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答案】1. B    2. D    3. B    4.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B.一绺(1ǚ)——1iǚ;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D.开起——开启:通常指启动、打开、使开始运作或进入某种状态。这里指进入新一年的状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万象更新:形容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用于形容春天大地从严冬到春天的变化,恰当合理;
  B.浮光掠影:指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文段中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不合适,应改为“焕然一新”等形容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词语;
  C.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这里将窗上霜花拟人化,说它像人一样啰嗦地说着冬天的旧事,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D.此起彼伏:形容连续不断地起落,用来形容树的体液冲破冰封血管的细碎爆裂声,非常贴切;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