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29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廉洁文化建设是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国传统廉洁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与生动表征。
“廉”是中国古代对官员个体品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实践和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追求,蕴含着求公去私、克己为民的自律基因。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叙事中,“廉”与“勤政”“爱民”等理念相结合,以“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思想底色。
“天下为公”将“公”作为廉洁观念的重要价值,强调政治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廉洁性,既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蕴含着公、私、廉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民为邦本”的理想追求,则可追溯至中国人对天、君、民三者关系的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敬天爱人,德政保民”等论述,实质上都是将维护民众共同利益视作维系君主统治的基础,统治者只有注重克制私欲、廉政为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
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崇廉尚洁的社会土壤,《官箴》《戒石铭》等经典文献,廉石压舟、晏婴辞礼等清廉故事,包拯、海瑞等清官形象,“廉者,政之本也”等醒世恒言,无不蕴含着民众对廉洁的推崇、对清官的敬仰和拥戴。
正是基于这些文化共识,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种崇尚清廉、公道和正派的政治文化现象。尧舜禹时期,廉洁文化萌芽,主要关注领导者个人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夏商周时期,重视廉洁与德政相结合,崇尚廉洁、反对贪污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诗经•硕鼠》以“硕鼠”的形象表达人们对贪食民脂民膏者的谴责;《论语》则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表达指明执政者只有具备德行才能得到敬仰和追随。
德治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官员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在传统德治体系中,廉德是德治的核心要素之一。德治强调以道德原则指导政治行为和社会治理,而廉德则被视为官员能否公正无私行使权力的基础,是官员个人修养的直接体现。
廉德、德治与中国古代“修齐治平”“反躬自省”等思想观念具有相通性,强调从个人修养出发,逐步扩展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秩序。廉德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逻辑,将以廉修身、以廉养性、以廉齐家作为中国古代士人廉洁品德的养成路径。以廉修身和以廉养性从内化于心的角度强调廉对规范士人行为和提升人格境界的积极作用。以廉齐家则从外化于行的角度强调个人之廉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性作用,“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蕴含着从严私德、守公德到明大德的建构逻辑,体现出传统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和家国同构的思维方式。
中国共产党在党员发展与党员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道德基因,探索出一条彰显清廉底色、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之路。将忠诚、干净、担当等信念内化为党员的廉洁观,并以规范且稳定的制度不断督促全体党员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将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作为考察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维度,永葆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摘编自刘畅《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传统与现代转化》)
材料二:
儒家认为修身正己、崇德尚廉是为人、为官的前提和基础。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衡量人生价值最重要的内容,这说明个人道德修养和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一致性。传统文化认为修身要做到知廉耻。孔子主张“见利思义”。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廉洁”被视为“为官之宝”,“尚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廉洁奉公不仅是对官员个体品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实践和治国理政的重要价值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表征之一。
B.“天下为公”将公、私、廉有机统一,强调政治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廉洁性,这只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
C.在传统德治体系中,廉德是德治的核心要素之一,被视为官员公正无私行使权力的基础,是官员个人修养的直接体现。
D.中国共产党将忠诚、干净、担当等信念内化为党员的廉洁观,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党建之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叙事中,“廉”往往与“勤政”“爱民”等理念结合在一起,把“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作为其思想底色。
B.中国从古到今都有着深厚的崇廉尚洁的社会土壤,古有《官箴》,今有反腐斗争,无不蕴含着民众对廉洁的推崇。
C.廉德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逻辑,以廉修身和以廉养性强调廉对士人的行为和人格的积极作用,以廉齐家则强调个人之廉对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性作用。
D.中国古代历来强调“德”“法”并治、以“德”为主的治国理念,同时也强调依法惩贪是治吏的切实手段,是保持廉洁政治的最有力举措。
3.材料二第一段指出个人道德修养和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一致性,下列表述中,不能佐证此观点的一项是( )
A.廉树威贪失信,廉兴国贪失家。
B.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C.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D.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小节大节廉字为节。
4.请根据材料,分析民本思想与传统廉洁思想之间的关系。
5.如何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尚法治的廉洁风尚?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名家笔下的戏
乔显德
读名家的文章就是不一样,能读出别样的味来。单说他们笔下的“戏”就够欣赏、回味半天的。譬如,石评梅的《社戏》,钟敬文的《忆社戏》,徐铸成的《元宵戏》,菡子的《看戏》,叶楠的《看蹭戏》等,都写出了不同的风格,且又写出了浓浓的家乡味,字里行间涌动着一种亲切的滋味,读来颇受教益。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在《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