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51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我满足,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永不自满。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把自学变不学;有的想起来就学一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拿学习来装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习碎片化、随意化,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不少年轻干部理论功底还不扎实、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需要下更大气力。
  我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这样的话,不仅会跟不上时代、做不好工作,而且会贻误时机、耽误工作。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摘编自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我们现在是不是也面临这样一种状态呢?我看是的。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领导干部也要学习。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领导干部还应该了解一些文学知识,通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有很深厚的文学素养,在诗词歌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总之,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节选自《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想停留在过去,做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不仅会跟不上时代、做不好工作,而且会贻误时机、耽误工作。
  B.学习必须永不自满,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不断增强自身本领,否则就很难适应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
  C.党员干部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必备的知识,然后适当地学习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素养。
  D.只有重视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并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为了告诫那些对社会状况无知和对新鲜事物漠视的同志。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繁重,是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本领的重要原因。
  C.学习知识还是讲求运用,知识学了不能运用就容易变成空谈主义者,历史教训比比皆是。
  D.随着新形势发展出现的“本领恐慌”,是我们党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下列选项与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最不符的一项是(      )
  A.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
  B.世上何人不读书,书奴却以读书死。(明•李贽)
  C.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
  4.两则材料都是关于学习问题的讲话,请简要概括二者内容上的异同。
  5.依据材料,为避免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本领恐慌”的问题,当下青年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边空旷的土地
  李娟
  有一匹马在过河的时候死了,倒在河中央的冰面上。后来一场一场的雪把它重重盖住。再后来,雪化了,冰悄悄薄了,裂了。那马又重新在雪地中露出身子,并渐渐地有了异样的味道。有人把它拖上河岸,斜搁在河岸边的卵石滩上。
  一阵风过来,浓重的腐败味笔直尖锐地冲进鼻子,无法躲藏。又一阵风过来,刹那间天地间又灌注满了干净鲜美的空气。任你怎么努力地抽动鼻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