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21420字。
天津市红桥区2025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津市委宣传部和海河传媒中心精心打造、共同摄剠的百集纪录片《小楼春秋》在天津卫视一经播出便引发热烈关注。该系列纪录片从天津( )的历史风貌建筑中,( )出一百栋小洋楼制作成片,每集8分钟,短小精致,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历史性。
从一栋楼走进历史,( )其中,可阅读百年故事:漫步政协俱乐部,会想起童话剧《图兰朵》在中国的首演、“元曲欧化”的《琵琶记》、德文演唱的李白诗歌;探访曾禺故居,在古朴雅致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戏剧文化和深刻的人生思索;走进( )的起士林餐厅,品会张爱玲笔下的“天津”味道,品味西餐百年的发展史;伫立天津电报总局旧址,见证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电报通信的辉煌;走进解放北路金融街,探寻天津作为北方金融中心的荣耀,感受城市经济的蓬勃活力;漫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深入体会天津独特的城市性格与人文底蕴,领悟天津海纳百川的精神内涵……《小楼春秋》的制作与掘出,见事、见人、见情,成为天津城市的意象世界和第二语言。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认知度。
4月的津城“天朗气清,息风和畅”,愿大家趁春光正好,重走天津,品味小楼,感悟春秋。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具匠心 遴选 徜徉 路人皆知
B.独树一帜 挑选 徘徊 路人皆知
C.独树一帜 遴选 徘徊 家喻户晓
D.独具匠心 挑选 徜徉 家喻户晓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B.“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C.“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D.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琵琶记》是一部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相结合的经典作品。此剧叙写东汉书生焦仲卿与刘兰芝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B.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C.曹禺,剧作家,生于天津,代表作有《日出》《茶馆》《雷雨》等,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D.“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出自西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献之的《兰亭集序》。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古人云“灌溉之利大矣。”西周桔橰、辘轳等汲水设施的出现满足范围较小的园圃的灌溉;但大田灌溉需要有河渠自流灌溉体系,如果田面高于渠面,即使河里有水也无法自行灌溉。东汉时期,为进一步满足用水需求,出现了更高效的提水灌溉机械————翻车,即龙骨水车。
据考证,早期龙骨水车主要在北方和江南地区使用,江南地区尤其以太湖流域使用最普遍,后世还有称龙骨车为“吴车”。范晔的《后汉书•张让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