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460字。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________古国,其历史遗存之丰厚、文化文明之辉煌是( )的。无数的文明之秘、历史之谜也决定了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大有可为的光明前景。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从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到广汉三星堆……每一个重要文化遗存的发现,都在不断丰富着我们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短短14个字的背后,是中国考古学者百年的不xiè________奋斗。正是考古,为我们揭示了文明的来处。为我们寻回华夏文明根脉的一块块“拼图”。从用一把小小的手铲开启科学发掘的第一铲,到如今运用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助力考古发掘,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栉风沐雨,扎根田野。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因为他们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一件件( )的文物,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
(1)(2分)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泱泱
不xiè 奋斗
(2)(2分)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心照不宣 精妙绝伦
B.不言而喻 精妙绝伦
C.不言而喻 美轮美奂
D.心照不宣 美轮美奂
(3)(2分)下列对选文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运用了比喻、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历史遗存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B.选文中“遗存”“决定”“光明”“因为”的词性均不同。
C.选文中“注释历史”“仰韶文化”“栉风沐雨”“规模宏大”四个短语的类型不同。
D.选文第二段中的“拼图”加双引号,强调这个词在句中有特殊含义,即考古发现是构建华夏文明全貌的一部分。
(4)(2分)提取画横线句子的主干。
2.(7分)在下面横线中填写古诗文语句。
登亭台楼阁,赏大好河山。白居易在贾亭之西看到的是“几处早莺争暖树,(1) ”的早春之景;崔颢在黄鹤楼看到的是“晴川历历汉阳树,(2) ”的明丽之景;登亭台楼阁,感文人情怀。杜牧思铜雀台感叹“(3) ,铜雀春深锁二乔”;晏殊在旧亭台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4) ”;陈子昂于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5) ”;范仲淹在岳阳楼表达的是自己“(6) , ”的政治抱负。
二、阅读(45分)
3.(1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