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约9220字,答案扫描。

  2024-2025 学年度(下期)三诊模拟二考试
  高 2022 级
  语 文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雅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道德理想和文艺批评标准,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的文艺创作思想和评判标准。曹丕把“辞义典雅”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刘勰将文章分成八种基本风格,其中居于首位的即为“典雅”;王昌龄把诗分为五种风格,其中“古雅”也是位列第二;南宋诗词评论家张炎极力提倡“雅正”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南宋诗论家严羽也提出“去俗求雅”的审美追求。“求雅”的审美旨趣一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这种“求雅”思想也是中国古代语言使用规范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被汉语言文字学学者戴昭铭概括为“雅正”的语言规范观,追求一种从现实语文生活中提炼而成的理想化的语文标准,具有一种语文审美的倾向,即力求维护一种被认为是正确的、好的、合乎标准的语文形式,它概括和体现了我国古代优良的语文传统。
  “雅”与“俗”相对,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从来都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状况。但不管哪个时期,“雅”总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和价值目标,它能引领社会风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几十年来,社会语言俗化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当今语言生活主体平民化、草根化的某种结果,也是社会自由开放的表现。但是,语言行为的“俗雅”要区分人群和场合,不能全民皆俗,不能全方位皆俗,应该给“雅语”留下一定的时空语境。在社会大潮中,需要有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追求,需要“雅”的言语行为规范理想。但目前社会上出现了本该“雅”却“俗”的语言现象,比如,某校长在毕业致辞中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这样的毕业致辞,把庄严神圣的毕业典礼变成了迎合学生的类似于脱口秀的娱乐舞台,虽然赢得了无数次掌声和尖叫,但无法传递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灵魂力量,热闹有余而深邃不足。
  在当今俗文化大行其道、语言俗化成为潮流的宏观背景之下,需要有一部分人坚守“雅”文化和“雅”的语言风格,以此支撑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传统的审美文化。“雅”和“俗”在社会语言生活中一直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们从来不否定俗化的语言有特定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功能,但是,在一些正式庄严的语境中,应该使用典雅的语言,权威人士、社会名流、公众人物、专家学者等在“雅语”的使用方面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更要有所作为。
  纵观语言规范的发展历程,当今中国,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已经确立,语言地位规范已经完成;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各项标准也基本确定,语言本体规范基本完成;目前语言规范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使用规范。我们提出的“中和诚雅”语言规范观符合语言规范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也适应当今宏观社会语境,对指导当今语言规范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编自刘楚群《当今语言规范观:中和诚雅》)
  材料二:
  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 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当然,雅正是就规范而言,对语言本身,对语言生活,则不必也不应强调“纯洁”。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是语言生活所需要的。
  语言规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语言变项的选择。语言在历时发展中,在共时应用中,都会出现变异和分歧,一个语言项目可能形成若干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按朝代顺序,以曹丕、刘勰、王昌龄、张炎和严羽等人的文艺主张为例,证明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
  B.材料一从现实角度提出“中和诚雅”语言规范观的意义和价值:适应当今宏观社会语境,对指导语言规范实践有重要价值。
  C.材料二认为“为语言生活服务”是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合适的语言规范可以客观反映语言生活实际、科学指导语言生活。
  D.材料一明确提出“中和诚雅”的语言规范观,材料二则强调语言规范的“选择观”,二者在语言规范中不可并存。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汉语时期,人们只关注“正”,强调语言的规范性。这是因为语言规范可以纠正当下俗文化的错误。
  B.语言变项既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它的存在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不可避免。
  C.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因此想要认识语言生活,就要运用各种现代观测方法观测语言舆情,做好语言规范。
  D.在语言规范研究中,改换一个观念就是改换一个学术领域,只有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才能使研究取得新发展。
  3.下列句子中,“雅”的内涵与文中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B.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曹邺《寄监察从兄》)
  C.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孟郊《同溧阳宰送孙秀才》)
  D.雅哉君子文,咏性不咏情。(白居易《祇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古代“雅正”的语言规范观,也都关注到现实语境中的语言规范,但针对性和出发点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5.近几十年来,社会语言俗化现象非常普遍,下文是某地公安部门发布的一条淘宝体通缉令:“亲,被通缉的逃犯们,XX 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现在拨打 110,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在 XX 自首还可获赠夏季冰饮、编号制服……”
  上述语言行为是否恰当?请结合材料一,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小题。
  绝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漫天雪花飘舞,寒风沿街扫荡。大雪竟然不歇气,凶凶地下了三天。东关“飞云酒楼”也没有了平日的热闹,只有零星散座。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飞云酒楼”是保定的老字号。老板侯洪志虽是商贾,却有绘画的雅好。城内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在楼上饮酒论画。说到兴致时,侯洪志取来纸墨,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围看的一个黄脸汉子叫了声好,也走到桌案前,拈起笔,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