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40字。
2006年湘潭市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
初中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考试时量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时,教师将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教师将试卷及答题卷一并上交。
3、凡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的均不给分。
第一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10分)
1、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呈现出大观园的形象,这是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空想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点拨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
A.蔡澄清 B.李镇西 C.程 翔 D.洪镇涛
4、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教学 阅读 评价
B.根植于现实 面向世界 着眼未来
C.自主 合作 探究
D.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第二部分: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9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6.韩愈在《师说》中用一句话解释了教师的作用,请你把这句话用正楷字写在答题卷的田字格内。(标点符号占一格)(2分)
7.默写与填空(8分)
①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 牧《泊秦淮》)
③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刘禹锡《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