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30字。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5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 效 。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自己保留,只须交“答题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你班组织开展“品二十四节气 ?? 悟先民智慧”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
【诗文积累】
1.小皖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制成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请你补充所缺的古诗文。(10分)
穿梭于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下那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每一帧都是 时间赋予大地的独特诗篇。
春来时,白居易于《钱塘湖春行》中,以“(1) , ”描绘了 一幅花儿渐放、草儿初生的早春花草图;夏日里,
崔颢于《黄鹤楼》上吟咏的“(2) , ” 描绘了草木葳蕤、绿意盎然的盛夏景象;秋风起,曹操在《观沧海》中
以“(3) , ”展 现出草木在秋日里依旧生机勃勃;冬日寒,岑参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下“(4) , ”
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奇丽与壮美。大雪过后,张岱笔下的西湖美景“(5)_ , ,上下一白”, 犹如一幅肃静淡远的山水画,
令人心旷神怡。
【知识拓展】
2.下面是安安同学搜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卡片,请完成下列任务。(10分)
名称 二十四节气
类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气
概述 春盎然,暑滋长,秋静收,冬zhù藏。“二十四节气”文化与自然物候现象和中华农业 文明相伴而生,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绵yán赓续数千年,是可以持续汲 取营养的优秀文化遗产。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盎 ( ) 然 z h ù ( ) 藏 绵 y á n ( ) 汲 ( ) 取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与“暑滋长”的“长”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山高水长 B.身无长物 C.草长莺飞 D.长久之计
节气
对联 (3)请你为下面两副对联选择相应的节气,将序号填在括号内。(4分)
①晨钟报晓春方去,佳节称人夏始临。 ( )
②篱菊已残孟冬月,岭梅初放小春天。 ( )
A.立春 B.立夏 C.立秋 D.立冬
【名著探究】
3. “节气”常出现在古典文学名著的诗文中。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
你看那猪八戒行凶,闯至门前,厉声高叫:“泼怪物!送我师父出来!” ……众小妖连忙取出。妖 邪结束了,执兵器在手,即命开门,走将出来。八戒与沙僧对列左右,见妖邪怎生披挂。好怪物!
你看他:
头戴金盔幌且辉,身披金甲掣虹霓。腰围宝带团珠翠,足踏烟黄靴样奇。鼻准高隆如峤耸,天庭广 阔若龙仪。眼光闪灼圆还暴,牙齿钢锋尖又齐。短发蓬松飘火焰,长须潇洒挺金锥。口咬一枝青嫩藻, 手拿九瓣赤铜锤。一声咿哑门开处,响似三春惊蛰雷。这等形容人世少,敢称灵显大王威。
(节选自《西游记》)
(1)上述语段出自《西游记》中的“ ”这一情节;语段中的“惊蛰”是春天的 第 个节气。(2分)
(2)阅读《西游记》最宜选用精读或者跳读的阅读方法。语段中的诗歌应当采用哪种方法?请说 明理由。(3分)
【综合实践】
4.小语喜欢立春这个节气,找来几幅有关春天的书法作品,下面对字体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图一是小篆,字形体正势圆,笔画复杂,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富有古风古韵。
B. 图二是隶书,字形多呈宽扁,蚕头雁尾,将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相对工整的笔画。
C.图三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分明,干净利落,给人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D. 图四是草书,字形端庄,笔法流动自如,点画疏密得体,结构匀称,潇洒畅达。
5. 在冬至节气之后,我国民间有“数九”的习惯。右侧是小文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