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950字,答案扫描。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年级5月考前适应性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王海龙:李老师您好! 访谈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研究方法,学者们往往将访谈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材料或论文论据。那我就会想到访谈的可靠性、可信度的问题。“访谈”这种形式,会不会让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为了追求某种自洽而失真?
李敬泽:你说的是一个认识论上的悖论和陷阱。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的言谈,都不见得是一个可靠的证据。有一段时间,口述史比较流行,口述实录如果合格,一定是听这个人讲完后,还要查看其他材料加以佐证,对他所讲的这一切进行审慎的辨析。我记得在唐德刚为胡适作的口述实录中,订正、考证的篇幅比口述正文还要长。这就表明口述常常是靠不住的。这个靠不住有个很客观的原因,就是一个人的记忆会骗人或者自我欺骗。比如,你现在让我回忆20世纪90年代的一件事情,我可以跟你说很长时间,我也没有想欺骗你,但我的记忆是靠不住的,我的记忆在骗我自己。
王海龙:我读过您不少散文,您的散文中有很多传统因素。一般所言的“传统”都指向古代,但在学界也会指向现当代。比如一直流行的“现代文学新传统”或“新文学传统”。所谓“现代”不过一百多年,人们现在建构起来的“现代文学新传统”有多大实际意义?
李敬泽:传统其实就是我们所领受的,构造了我们知觉结构的文化要素。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人,他身上就没有传统吗? 其实是有的。他的身上有孔子、有老子,儒、释、道都在其中。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必要说1919年以前属于传统,1919年以后就不是传统。我们这些人身上不活着鲁迅吗? 不活着那么多红色经典吗? 对我们而言,这些都是传统的当前状态,都同样构造着我们。不仅现代有传统,当代也有传统。20世纪80年代不是传统吗? 80年代在很大程度上构造着我们。当然,传统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有所不同,传统十分浩瀚,有人接受了这方面的内容,有人接受了那方面的内容。
传统是江河,不能拦个坝就把它断开。当然,就学术而言,建个坝是必要的,先把长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然后自己只负责中游这一部分。每代人在确立自己时,都要处理与传统的相对关系,都要拦个坝区分新和旧,都要重新指认传统。
王海龙:如果说文学传统是凭借作家作品成立的,那您觉得现在人们谈的所谓“经典作
品”,是否真的具有经典性?
李敬泽:你使用的“经典”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 你要先跟我说明你提到的“经典”是什么意思。
王海龙:我所说的“经典”指的是值得进入文学史的作品。相比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百多年的现当代文学史似乎包含了太多作家、太多作品。所以,我有时候会困惑,现当代真的有那么多作家、作品值得被文学史书写和记忆吗?
李敬泽:有。你不能这么想。你以为古代文学很少吗? 古代文学不过是在流传和记忆中删除了大部分。你把一个删了一千年的结果与一个只删了一百
1.下列对王海龙与李敬泽访谈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敬泽以唐德刚为胡适作口述实录时订正、考证篇幅之长为例,表明人们在公开场合的言谈并不可信,这是因为记忆会导致自我欺骗。
B.传统是构造人们知觉结构的文化要素,即便是没有文化的中国人,其身上也可能会蕴含儒、释、道等传统要素,传统不能按时间简单判定。
C.王海龙认为现当代文学作品数量虽远超古代文学,但值得被文学史书写的作品没那么多,李敬泽对此坚决反对,强调两者不可进行比较。
D.李敬泽认为AI比人类更高效,它终将取消人类陈词滥调的权利,正因此,真正的创造力、思想和想象的能力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资产。
2.下列对李敬泽相关文学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李敬泽看来,现代有传统,当代也有传统,20世纪80年代文学对当代人的影响深远,已然成为当代传统的一部分,构造着我们的知觉结构。
B.在探讨文学传统时,李敬泽将传统视作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这意味着传统具有不可分割性,试图划分传统的行为都是不科学且不可取的。
C.在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对王海龙提出的疑问,李敬泽坦诚表达自己的不确定,同时基于当下对AI的认知,阐述了对人类创造力的思考。
D.针对新诗理解难的问题,李敬泽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感知系统会不断被建构,对新诗的理解也会逐渐变得清晰,这是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
3.依据王思斌《访谈法》一文,下列有关王海龙与李敬泽访谈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海龙由访谈可靠性、可信度问题切入,是因为李敬泽对这个话题较为重视,体现“从调查对象关心之事谈起”的访谈技巧。
B.王海龙在访谈前对主题和问题做了充分思考,且在访谈中遵循一定的技巧,如从李敬泽散文中的传统因素引出关于文学传统的话题。
C.王海龙围绕文学相关内容提出问题,既关心传统的传承又思考未来的发展,紧紧围绕访谈主题,保证了访谈的专业性和深度。
D.王海龙“现代文学新传统”的实际意义、“经典作品”是否真的经典等提问,给李敬泽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切人口。
4.面对访谈,李敬泽的回答既体现出逻辑的严谨性又展现出表达的感染力。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红楼梦》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活着(节选)
余 华
后来的一个多月里,有庆死活不理我,我让他干什么他马上干什么,就是不和我说话。这孩子也不做错事,让我发脾气都找不到地方。
①食堂散伙以后,村里人家都没了家底,日子越过越苦。我想着把家里最后的积蓄拿出来,去买一头羊羔。羊是最养人的,能肥田,到了春天剪了羊毛还能卖钱。再说也是为了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