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400字。
liguilin1970语言文字运用
考点概览
试题以文化传承、社会现象、科技伦理等多元主题为核心,结合多则材料设计问题,侧重考查:
语言规范:补写成语(如“家喻户晓”)、修改病句(如语义重复“约2/5左右”)、纠正错别字(如“遐思”非“暇思”)。
逻辑分析:提炼材料核心矛盾(如“花椒使用比例下降因胡椒、辣椒流行”),概括因果复句(如“花椒因香麻口感与文化内涵受喜爱”)。
文化关联:解读符号内涵(如柿蒂纹象征“事事如意”),分析表达效果(如口语化句式增强亲切感)。
实践应用:提出改进措施(如平衡“电影+旅游”的文化与商业性),解析符号意义(如“+”表跨界融合)。
试题突出对语言准确性、文化敏感度及实践思维的全方位检测,强调规范表达与问题解决的综合素养。
选题区域
浙江:杭州、宁波、金华、温州、台州、绍兴、湖丽衢、嘉兴。
(2025•浙江杭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种常见调料,花椒不仅在中国本土 A ,而且在世界各地广为人知。它的奇妙之处在于不仅仅有香辛味,还能带给人震动的麻痒感。那么,花椒为什么会让人产生“麻”的感觉?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花椒的某些成分如羟基山椒素作用于人口腔中感受震动的神经纤维,让它们误以为发生了轻微的震动而产生兴奋和紧张。也就是说,“麻”既不是味觉也不是触觉,( 甲 )。
花椒是麻的、是香的,形象更是美的。就美而言,花椒不亚于世上任何一种植物。梅花、樱花够热烈吧,没有叶的衬托,总显得单调;牡丹、月季更好看吧,但被太多的叶子遮盖,花只是点缀。花椒则不然。在三伏天的艳阳下,叶子翠绿,花椒粒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绿是深绿,红是大红,大红大绿中,那些长在山坡上的花椒树,简直美到极致。一粒是一颗珍珠,一簇是一束花朵,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如一柄柄燃烧的火炬,让蔚蓝的天空芬芳馥郁,飞翠流丹。
在中国古代,花椒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椒”字最早见于《诗经》,周代贵族把花椒浸润的椒酒作为祭祀的佳品,也把花椒粒作为赠送情人的礼物。又因为花椒结出的果实密密麻麻,( 乙 ),所以,除了情人之间互相赠送,贵族之间也常以“椒蓼之实,繁衍盈升”祝福亲友子孙昌茂。
花椒还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调味品之一。①有学者统计,②从唐代到明代,③花椒在食品制作中的使用比例始终较高,④唐代约2/5左右的食品用到花椒,⑤明代则有1/3。⑥而且从清代开始,⑦花椒在食谱中的比例大大降低,⑧降至1/5。这主要是因为明代大量进口胡椒,人们食用花椒的数量随之减少;此后,辣椒从清代中期起流行于西南各地,花椒“头号香料”的身份逐渐被取代。
巴蜀从秦汉时代起就是花椒最重要的产地,到清代中期,四川各地普遍栽种辣椒,这又大大加重了川菜的辣味。普通的食材,一把花椒,几个辣椒,在川菜大师的精心烹饪之下,变成了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品,让人 B ,食指大动。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梅花、樱花热烈,没有叶的衬托,显得单调;牡丹、月季好看,但被太多的叶子遮盖,花是点缀”,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根据1-3段内容,以“花椒”为主体拟写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概括它受中国人欢迎的原因。不超过40字。
(2025•浙江宁波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旧书流通的价值在哪里?就实用特征而言,书是旧的,而内容是新的。在需要者的眼里,书的内容是发光点,至于纸张之新旧并不重要,甚至因为纸书的载体特点,时光痕迹反而会让有价值的旧书凭添魅力。如果再有著者的签名、钤印、题词,读者的读后感,那将更为珍贵,连鉴藏家都会 ① 。
此外,旧书总比新书更早一步进入收藏品阶段,其精品化的进程会加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