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540字。
徐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体现他推己及人、广济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
(4)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说:“三年的初中生活转瞬即逝,正如《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流逝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你们将奔赴新的旅程,若遇困境,希望你们仍记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磨炼内心意志,堪当大任。”班长代表同学们动情地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诲,正如诗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句子填写),您为我们倾尽的心血,都化作照亮我们的光。谢谢您,敬爱的老师!”
【答案】 ①. 天涯若比邻 ②. 落红不 无情物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 逝者如斯夫 ⑥. 不舍昼夜 ⑦.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⑧. 必先苦其心志 ⑨.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⑩.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涯、落、厦、庇、俱、昼、蜡炬”等字词容易写错。
2. 徐州即将迎来一处全新的文化地标——下圆墩遗址公园 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爱好者,小徐为下圆墩遗址写了一段介绍词,请你帮他修改。
“ , 。”在云龙山东门前禅修广场的西南角,一处古韵悠然的景观映入眼帘。四块长条石柱错落排列,其斑bó( )的表面雕刻着陶豆、纺轮等典型龙山文化器物,静静诉说着徐州的文明源流。景观前方的草坪上:“下圆墩遗址”大理石碑卧于其间,碑文简要介绍了遗址的历史脉络,并点明其在“ 、 、 ”中的重要意义。20世纪,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在A(考察 考查)时,于此发现了泥质灰陶豆、纺轮、黑陶罐等残片,确证了下圆墩遗址的龙山文化属性。龙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节点,而徐州因黄河泛滥影响,平期文化遗存较为罕见,此处的发现B(价值连城 弥足珍贵)。随着彭城七里的建设,使下圆墩遗址将被打造为徐州城市文化地标,让市民游客得以感受4000年前古徐州的生活场景,触摸历史的脉bó( )。
(1)介绍词中有两个同音字,小徐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写出正确的汉字。
(2)小徐不确定A、B两处应填入的内容,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A考察 考查 B.价值连城 弥足珍贵
(3)介绍词中有三处连续的短句空缺,请你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传承历史文脉 ②溯源城市之根 ③讲述地域文明
A. ②③①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4)小徐把画波浪线的句子写成了病句,请你修改过来。
(5)小徐想用一副对联作为介绍词的开头,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 赓续千年风采,彰显彭城文脉。
B. 遗址见证千年,碑刻铭文万古。
C. 龙山文化源彭祖,古邑闪耀汉家风。
D. 陶豆纺轮藏旧事,石碑遗迹映新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