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110字。

  2025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意深厚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其一,春节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岁末年尾,我们回归故里,在与亲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情感滋养,在回望中体味国与家的发展与进步,让家国情怀在春节文化中得到更牢固的培植。
  其二,春节文化深刻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伦理价值。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通过春节民俗活动与迎春仪式激发生命的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春节以其蕴含的丰富生态伦理内涵,深度契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
  其三,春节是凝聚全球华人情感信念的重要时机,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符号。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增多及其社会影响的扩大,在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春节都会成为当地中华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时节。春节为遍布全球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培植根脉意识的“时间之窗”,让我们对“四海一家”的感受更为深刻与生动。
  其四,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春节正在成为世界性的节日符号、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性庆典。
  (摘编自萧放《春节的历史与文化》,《光明日报》)
  材料二:
  “年味淡了”是近年来许多人发出的感慨,表达的是他们对“年味不足”的感受。何为“年味”?顾名思义,就是年的传统味道。具体来说,就是指过年的氛围和过年的内心体验。
  过年的氛围主要由过年活动和年节环境营造。到年底,人们就在忙碌着准备过年,赶集买年货等;年节之中,祭祖、拜年、逛庙会等。这些活动及其效果造就了人们身边的年节环境。亲身参与这些活动,处身于年节环境之中,人们就能体验到过年的氛围,获得“有年味”的感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它不仅具有辞旧迎新的时间意义,更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意义。
  B.春节在国际社会有广泛传播和显著影响,其原因有海外华人的社会影响和春节文化蕴蓄着的现代价值。
  C.物质富足之后,过年的幸福感就更需要从传统文化活动中寻找,从而获得完成文化认同的满足感。
  D.传统的春节文化景观注重身体感的仪式表达,如今的春节乡愁体验则通过网络渠道和媒介形式实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这一点从当代每年亿万人流动的春运中可见一斑。
  B.只要亲身参与过年活动,处身于年节环境之中,人们就能获得身心享受的满足感。
  C.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正导致春节乡愁逐渐消亡。
  D.从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源自春节的历史文化传统。
  3.下列选项不属于对材料二中过年氛围的感受的一项是(    )
  A.人们用手接触年节物品的感觉,小孩子拿到压岁钱的触觉。
  B.家家户户吃团年饭的热闹声音,年三十晚放鞭炮的火药味。
  C.人们利用春节假期到外地旅游,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D.过年之前沐浴理发,洒扫除尘,贴春联和年画等活动情景。
  4.材料二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请简要概括其表达效果。
  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七种思维方式,包括“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这些思维方式在材料三的论述过程中均有体现。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慢先生的秋天
  蒋一谈
  在慢先生心里,鹤最美。秋天的光线散发出沉静之美,他想象着那只熟悉的鹤在假山和池塘旁漫步,一只脚落下,另一只脚隔一会儿才落下,一只脚抬起,另一只脚隔一会儿才抬起。这不是做作,而是优雅。
  夏季的一天,慢先生在图书馆典藏室中发现了《鹤谱》,他被里面的图画和文字深深吸引。古代文人以鹤为师,言行举止依照鹤的节奏气韵,做一个缓慢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