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750字。
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四省区2025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恋地情结是一个杜撰出来的词语,其目的是广泛且有效地定义人类对物质环境的所有情感纽带。这些纽带在强度、精细度和表现方式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也许人类对环境的体验是从审美牙始的。美感可以是从一幅美景中获得的短暂快乐,也可以是从稍纵即逝但豁然显现的美之中获得的强烈愉悦。人对环境的反应可以来自触觉,即触摸到风、水、土地时感受到的快乐;更为持久和难以表达的情感则是对某个地方的依恋,因为那个地方是他的家园和记忆储藏之地,也是生计的来源。
其实,恋地情结并非人类最强烈的一种情感。当这种情感变得很强烈的时候,我们便能明确,地方与环境其实已经成为情感事件的载体,成为符号。在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笔下,人类的情感具有重要的顺序性,或许这适合于所有的男人。他写道:“妻子,沐浴在阳光下的爱人,双眸盈满了美丽的海潮。春季,大地到处鲜花盛开、流水潺潺,有那么多值得赞美的景色。对那些尚无子嗣却满心期盼的人来说,新生命给屋子带来的光明才是最可人,最让人欢喜的东西。”
(摘编自段义孚《恋地情结》)
材料二:
基于对空间和地方的研究,段义孚指出喜爱与恐惧是人地关系的两大主导情绪,二者的对立统一是理解人与地理空间辩证关系的基础。段义孚对喜爱与恐惧这两种情绪在空间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剖析,并且强调以个人经验作为研究地理学的工具,认为人类是因为与环境进行互动,才对特定的空间产生经验,继而演进为概念。这种经验是我们了解环境的基础,是一个地方的“感受性质”。人在不同空间中产生喜爱与恐惧的情绪,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感和地方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恋地情结指人类对物质环境的所有情感纽带,其情感体验丰富多样,涵盖从审美获得的短暂快乐到对家园等地的长久依恋。
B.段义孚指出空间会因人类赋予其情感属性而变成“地方”,如人们在高大地标前产生恐惧的情绪,地标就成为不具情感意义的空间。
C.城市的出现是人类逃避自然最初混沌不安状态的结果,而如今城市病的出现又促使人们产生逃回自然的想法。
D.与空间是实的不同,地方的概念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比如母亲的怀抱和愉快的体验也可以是地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对环境的体验始于审美,从美景中获得的美感或短暂或强烈,这是恋地情结产生的基础。
B.以个人经验作为研究地理学的工具,能让人类更好地了解与环境互动产生的空间感和地方感。
C.恋地情结可以给人带来长久的地方归属感,最容易产生恋地情结的地方是家,家的概念是单一的。
D.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时,只有打造清晰有序的空间,才能满足人们对地方与空间结合的丰富需求。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欧里庇得斯的话,论证了恋地情结并非人类最强烈的情感,有时候,人们会把最强烈的情感放在对新生命的期待上。
B.材料二通过列举人们在高大地标前的情绪反应,阐述了空间感和地方感的形成与人类情绪的关联。
C.材料二在论述逃避主义时,对比城市的出现与逆城市化现象,旨在说明人们对城市的情感始终是矛盾的。
D.材料二先阐述恋地情结的内涵,再论及其对城乡规划的启示,最后探讨地方与空间的关系,逻辑清晰。
4.“空间感”和“地方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空间感”和“地方感”之间的联系。(4分)
5.下面是某特色小镇的相关简介。请结合材料,针对该特色小镇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6分)
某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初期,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街区保留并修缮,还引入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创意工作室,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同时,小镇打造了一条滨水休闲步道,周边配套绿化景观与休憩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户外空间。然而,随着小镇知名度的提升,游客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交通拥堵、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也有部分游客反馈传统手工艺展示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体验环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隆 福 寺 张中行
我的老同事王泗原先生永远不看电视,理由说过,我没注意听。他看戏,也许因为戏里的人有血有肉,电视上的没有,在“渐近自然”方面有高下之分吧?王先生同时是我的畏友。小畏是他的治学,深入而精粹,不吹吹拍拍,不华而不实。大畏是他固执,严谨,有所信必坚持到底,有时近于违反常情也不在乎。畏,就因为有不少我认为可学的,我学不了。大事难说,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