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250字。

  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是《考工记》中理想都城范式完整的物质载体。为中国传统“择中”观念于都城营建中的长期实践提供了特殊见证,表达出中华文明所秉持的“中”“和”理念,形成了严整而居中对称的整体城市景观。
  13世纪,北京中轴线首先构筑了“中心台”,以象征沟通天与人的关系,突显都城中心对于国家疆土的统领意义。15世纪后,明北京城的城市规划以紫禁城为都城核心,将象征世俗统治最高地位的皇帝宝座设置于其中轴线上并处于核心位置的殿堂之中,象征与天穹中北极星的对应。清代,位于故宫核心位置的太和殿、中和殿高悬“建极绥猷”“允执厥中”匾额,体现都城中心位置的神圣意义。
  在规划格局上,北京中轴线建筑群自北向南,体现出中国传统中“向明而治”的观念,这同样是“中”理念的体现。在空间布局上,居中的建筑具有最高的重要性,位于东侧的次之,西侧再次之。在建筑形态上,居中建筑规模体量、高度和形式等级均高于两侧建筑,其自身平面也多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充分强调了居中位置的重要性。轴线两侧的建筑则是“和”的表达,不仅整体布局、功能作用上东西对称,在建筑形制上与位于核心位置的主体建筑形成完整和谐的建筑群体,强调居中建筑对城市整体格局的统领作用。在各遗产构成要素的内部格局、建筑细部设计方面,也清晰呈现了“中”“和”理念。
  (摘编自肖维波《北京中轴线:赓续千年文脉  展现古今交融》)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既是文化的轴线,也是生态的轴线。从古代“象天法地”的营城理念,到如今“留白增绿”的生态实践,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中轴线及其周边在空间布局上讲究顺势而为,道法自然。依托北京自然地形,建筑群沿轴线依次排开,借助水系形成天然的通风廊道,可以调节城市气候。中轴线周边分布着大量河湖水系,形成“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多功能水系格局。水系串联下,水绕城、城护水,不仅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小气候,还给人们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皇帝宝座设于中轴线上最核心地位,并与天穹中北极星对应,寓意皇权的至高无上。
  B.中轴线两侧建筑东西对称,居中建筑自身对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中和”理念。
  C.中轴线周边分布着大量河湖水系,因设计巧妙,在调节城市气候的同时,又能防雨洪。
  D.故宫古建筑体现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天圆地方模型的美妙之处在于面积等于周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中”的理念,北京中轴线建筑群“向明而治”,空间布局上次分明。
  B.借助北京自然地形和天然水系,古人成功营造了中轴线山水环绕的生态格局。
  C.北京中轴线古建筑连接的榫卯节点,以燕尾榫为主,展现出卓越的抗震性能。
  D.利用中草药来做裱糊工程的虫害治理,主要是利用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杀虫。
  3.依据材料三,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轴线建筑科学之美的一项是(    )
  A.太和殿建筑高26.1米,其屋顶高18.54米,二者之比约为1.41,突显高大庄重之美。
  B.古建筑采用斗拱结构,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降低了梁折断的可能性。
  C.用花椒和泥做墙,既能利用花椒性温来保暖,又能利用花椒特有气味来驱虫。
  D.古建筑所有构件交接部分大半露出,做出不同的精美造型,极尽富丽堂皇之美。
  4.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中轴线的壮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5.北京中轴线建筑群体现了众多中华智慧,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智慧?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枪挑紫金冠
  李修文
  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①霸王变作了白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匮乏与愚蠢。
  羞愧地离席。出了剧院。没来由想起了甘肃,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